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南京:AI“上崗”細呵護 家校社協同解壓力

課間15分鐘“滿月”現難點,如何讓“黃金時光”更安全更歡樂——

AI“上崗”細呵護 家校社協同解壓力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錢紅艷

今年春季學期開學,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推行課間15分鐘,這項旨在“釋放天性、強健體魄”的教育改革,如今已在校園中掀起了一場“運動革命”。

記者走訪多所學校發現,課間15分鐘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黃金時光”的同時,也面臨著場地限制、師資壓力、安全保障等多重困惑。如何讓這場“微改革”真正釋放長效價值,仍需多方探索。

南京鼓樓區第一中心小學以“讓每個課間綻放成長光芒”為目標,打造傳統游戲與特色項目相結合的智慧課間活動。通訊員 潘亮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琦攝

南京鼓樓區第一中心小學以“讓每個課間綻放成長光芒”為目標,打造傳統游戲與特色項目相結合的智慧課間活動。通訊員 潘亮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琦攝

新政落實一個月,校園更有活力

上午9時,鈴聲一響,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校園里頓時熱鬧起來。孩子們走出教室,奔向各班級指定活動區域,開啟快樂時光。

現場,孩子們玩得“五花八門”——除了跳繩、打籃球、打羽毛球這些“熱門運動”,還有一群孩子忙著打陀螺、滾鐵環、翻花繩、丟沙包……承載著幾代人童年記憶的傳統游戲重現生機活力。

“我們一直很注重孩子們的課間活動。”南信大附小大隊輔導員祝庭飛介紹,學校課間以“1+1+1”模式展開,即學生自選一項個人活動、參加一項集體活動、推薦一個爸爸媽媽玩過的老游戲,“以前課間時間短,孩子們玩得不盡興,現在時間更充裕,活動安排更從容,孩子們也更活躍了。”

老師們看見了變化,但最開心的莫過于孩子們。“打陀螺一定要打陀螺的中間部分,這樣才能又快又響!”一名四年級學生開啟了現場教學,“之前不會玩,現在我和小伙伴們都很熟練了,大家下課就聚在一起切磋。”

開學以來,南京市科利華小學的 “萌寵樂園”成了同學們下課后最愛的打卡地點。一只大白鵝、一窩小鵝仔、幾十只小兔子……這些新伙伴的驚喜入住讓同學們歡呼雀躍。

孩子們圍在大白鵝身邊,好奇地看著它梳理羽毛;有的同學小心翼翼地喂食小兔子。各班還建立了班級養護小隊,形成培訓、選拔、輪值管理的機制。“這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間活動,更讓同學們通過觀察小動物的生長過程,理解生命的珍貴,在照顧過程中學會尊重生命、關愛生命。”該校相關負責人說。

“現在課間能認識其他班的同學,大家約著一起跳格子、踢毽子。”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仙鶴門分校三(4)班的學生馮語汐說,她作為跳皮筋活動的組織者,不僅收獲了成就感,還交到了新朋友。

變化不僅體現在社交層面。就在前不久,科利華中學初二學生馬寧昊,課間利用智慧體育鍛煉屏鍛煉時,以2.34米打破了立定跳遠紀錄,他說:“每天利用課間練一練,日積月累,中考體育滿分不在話下。”

“微改革”背后,配套工作難點不少

延長課間時間看似只是5分鐘的“微改革”,實則對學校來說是空間調整、人員安排等方面的種種挑戰。采訪過程中,不少學校的校長表示,目前各校正積極落實課間15分鐘,但要釋放長效價值,還面臨著一些難題。

場地限制問題排在第一位。記者了解到,為了給孩子們增加活動區域,南京多所學校將走廊、天臺甚至架空層改造為活動空間。

“2000多名學生共享僅200米環形跑道的操場,課間活動必須得科學安排,否則無法‘玩轉’。”采訪中,一位城區小學的校長坦言,“學校地方小,必須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間。讓孩子們撒開玩,都跑到操場上是不現實的,因此學校給每個班級劃定了活動區域,引導孩子們盡量在區域內進行活動,比如低年級的孩子盡量在教室走廊玩跳格子、踢毽子等。”

師資調配也成為共性難題。“全校4名體育教師,要負責設計游戲、巡查安全,還要帶社團,實在分身乏術。”一位小學校長說,該校的課間15分鐘護導都由各班班主任、副班主任負責,人手不夠時學科教師也參與進來,有時候大課間連著上課,再接著15分鐘課間護導,一站就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常常感覺力不從心。

安全是學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課間時間的延長和學生活動量的增加,如何在學生自由、快樂的同時確保他們的安全,成為學校管理中的一大挑戰。

“高樓層的學生,我們還是建議孩子們在本樓層的活動空間玩耍,盡量不要跑上跑下。”一位小學體育老師坦言,“課間都沖到樓下操場,場地不夠,跑上跑下也不安全,再加上孩子們上下跑動太劇烈,上課也難集中注意力。”

探索利用數字技術,實現精細管理

如何解決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讓課間15分鐘持續釋放能量?

記者了解到,面對安全監管難題,長沙、上海等地有不少學校已經出手,啟用AI智能監控系統。智能系統能結合云計算、大數據、圖像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對采集的視頻流進行數據分析,精準識別出攀爬、打架、摔倒等危險行為及異常情況并觸發警報。

“這樣的AI護導系統可以從技術上減輕教師壓力,也讓活動數據可視化。”南京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南京已經有個別學校開始嘗試探索使用。另外,學校也可以通過智能護學平臺統計異常數據,建立重點學生行為檔案,實現精準干預。

針對課間15分鐘存在的安全保障、經費投入等壓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于本宏建議,建立國家課間活動標準,將15分鐘課間納入《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配套制定《中小學課間活動實施指南》,設立中央財政“活力課間”專項基金。他還建議創新督導評價機制,將其納入“雙減”督導評估體系;健全法律保障,建立校園安全事故第三方認定機制。

采訪中也有不少校長表示,正在考慮通過家校社協同的辦法緩解教師壓力,“聯合高校體育系建立‘課間游戲資源庫’,大學生定期入校指導傳統游戲創新。學校也可以通過家長會、公眾號通報課間活動安排及安全措施,邀請家長擔任活動志愿者或裁判員,還可以與社區合作開展安全主題活動,邀請專業人士對學生進行安全培訓等。”

“課間不是‘放羊’,需要引導性自由。”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說,當前部分學校存在兩極分化:有的過度干預導致活動程式化,有的放任自流埋下安全隱患。建議建立“動態評估機制”,通過學生滿意度、意外傷害率等數據迭代管理方案,讓課間不再是時間的“邊角料”,而是成長的“主陣地”。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