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春意盎然。興化市竹泓鎮興泓路南延的道路兩側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連日來,在挖掘機轟鳴聲中,工人們將一株株香樟與桂花樹苗植入土地中,標志著竹泓鎮興泓路南延道路環境整治及綠化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綠色發展作為興化市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近年來得到了深入貫徹與實踐。該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致力于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探索并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綠色發展的引領下,興化市穩步塑造宜居宜業新樣板,為群眾生活增添幸福底色。
馭綠乘風啟新程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城市發展的寶貴財富,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基礎。近年來,興化市立足資源稟賦,積極推進生態河道整治提升行動,通過“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暢通、岸坡整治、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措施,打造人水和諧的“魚米之鄉”,讓自然生態更加可感可及。
沙溝鎮加快推進生態管控區范圍內退漁還湖工作,生態修復水體,增加生物多樣性。同時,該鎮還高標準開展生態河道整治提升行動,對境內的子嬰河、李中河、潼河、沙黃河等省市級“生態型”樣板河道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精細化打造,逐步形成“一河一路一景”新格局。
同時,興化市注重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發展綠色經濟。中堡鎮將建設大縱湖垂釣園,新建岸釣路亞、舟釣路亞基地項目,吸引釣友體驗湖光美景、漁家生活;打造“名優魚”工程,與漁業科研機構合作,引進先進的漁業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充分挖掘螺螄、銀魚等特色水產經濟價值,拓展魚品加工鏈。
興化市還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方法和實施機制,探索推進生態環境損害保證金制度,已受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66件,涉案總金額486萬元,并實行生態補償管理機制,從2018年起,興化市級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
逐綠競新搶賽道
近年來,興化市持續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深度融合,大力推進傳統產業工藝、技術、裝備升級,加快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今年初,江蘇興達集團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從“行業領軍”到“綠色領跑”,興達集團走在前、做示范。
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減少排放是關鍵。在興達集團廢酸處置車間,可以見證廢鹽酸變廢為寶的“神奇之旅”:經過高溫、中溫、低溫的三效蒸發工藝,蒸發的鹽酸回用至生產線降低了原酸消耗,同時產生了綠色晶體氯化亞鐵。與傳統處理廢酸的中和法相比,三效蒸發工藝實現了零排放,達到固廢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目標,興達集團副總裁介紹,在有效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副產品氯化亞鐵還可以供給產業鏈下游進行資源化利用。
除了企業自身的創新突破,興化市還為各企業的綠色發展保駕護航。海宇機械在準備新上技術含量較高的萬向節內、外球籠項目過程中,興化生態環境局環評審批服務人員與企業、環評單位、技術方案設計單位就不同工藝路線的原輔料和污染防治措施進行了深入交流,最終確定使用對環境影響更小的硫酸酸洗工藝,同時建議企業選擇更環保、經濟的污水處理方案。
助推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興化生態環境局環評審批服務工作人員主動對接有需要的企業,現場提供“一對一”服務,指導和幫助建設單位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前期準備工作。
培綠鑄鏈強根基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近年來,興化市按照“生態經濟化”的思想推動生態農業發展,高質量建設百萬畝生態涵養區,堅持農文旅融合,加快推進江蘇大公園建設。
秋收過后,戴窯鎮的土亦樂有機肥有限公司進入每年最忙碌的時候。堆肥倉庫里,翻拋機正在對前期收集的豬糞、牛糞進行翻拋處理,另一側的成品肥料大棚內,一臺鏟車正在將堆積的肥料裝車,即將運往農田施肥。
據了解,土亦樂公司參加綠色種養循環項目后,采用畜禽糞便、作物秸稈和其他農業廢棄物為原料,添加生物功能菌種及活性物質,制成農業用肥,能有效提高農產品產量、品質。該公司2021年開始參加興化市綠色種養循環項目,項目實施后,生產規模和產能都有效提高,年均處理周邊鄉鎮畜禽糞污4萬噸,生產水稻育秧基質及有機肥堆肥3萬噸左右,充分做到畜禽糞污變廢為寶,既改良了土壤,又讓糧食增產。
從2021年到2024年,興化市積極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通過項目實施,對糞肥還田收集處理、施用服務等重點環節予以獎補,扶持培育壯大了一批糞肥還田專業化服務組織,引導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施用糞肥,促進種養結合,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四年來,全市糞肥還田量達35.84萬畝,固體糞肥還田共計9.5萬噸,沼液還田共計22.7萬方,消納畜禽糞污超56萬噸,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