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吳春霞
通訊員 束佳玲
3月17日下午,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金鑫中路附近的恒立智能電動控制產品生產基地項目現場一派繁忙景象。眼下,項目一期工程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和設備調試,工人們穿梭于廠房之間忙碌不停,而在配電房內,國網南京市江寧區供電公司客戶經理周睿正在仔細檢查電氣設備,確保每一處細節都萬無一失。
記者從國網南京供電公司了解到,為滿足“電等發展”,2025年,國網南京供電公司將持續聚焦省市重大項目,主動服務調研項目需求,確保企業“入駐即送電”,助力我市重大項目跑出“電力加速度”。
恒立智能電動控制產品生產基地項目現場。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供圖
“沒有因為用電問題耽誤一天施工進度”
當天,在項目建設現場,南京恒立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相如站在已經竣工的基地前,眼中滿是期待,“未來這里,生產車間、研發中心、試驗中心及配套等設施將一應俱全,計劃今年6月正式投用,預計年產智能電動控制產品5萬臺套。”
這項連續兩年被列為市級重大項目的工程,從基建開工臨時用電接電到項目完工前實現正式送電,只用了一年多時間。用馮相如的話說,“只有快接電才能早投產,正是供電公司的超前服務,讓我們可以無縫銜接設備調試和生產投產。”
回憶起項目建設初期的場景,馮相如告訴記者,2023年初剛拿地時,供電公司就為他們接起了臨時電,確保項目能夠如期開工,“沒有因為用電問題耽誤一天施工進度。”
走進廠房,馮相如指著整齊排列的設備說,原本預期在2024年底能完成正式送電,實際上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周,為項目早日投用爭取了寶貴時間,“在設備調試階段,他們還派專人駐場指導,確保用電安全。這種專業和細致的服務,讓我們對在南京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電網規劃早跑5年,為企業發展留足“電量”
是什么讓企業負責人對南京的用電服務給予如此高的評價?“靠前一步,企業發展更有速度,營商環境更有溫度。”走在企業配電房內,周睿這樣回答。
恒立智能電動控制產品生產基地所在的區域此前屬于待開發區域,周邊變電站布局較少。2023年初,國網南京供電公司聯合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該片區配網規劃研究,為片區未來5年發展留足“電量”,也為恒立智能電動控制產品生產基地用電需求提前做好了儲備。
靠前一步,超前完成企業基建臨時用電接電。2023年6月,國網南京供電公司快速響應企業需求,完成基建臨時用電接電,超前客戶基建開工計劃;2024年9月,企業正式提出10kV雙電源、12500kVA用電需求后,國網南京供電公司又第一時間制定供電方案并完成審批,相比常規雙電源項目提速60%。
為幫助企業節省成本,國網南京供電公司與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實施電力外線工程建設,為恒立智能電動控制產品生產基地項目節省了約400萬元的外線投資,最終在2024年12月9日,提前兩周為企業完成正式送電。
省級及以上園區年內實現“開門接電”全覆蓋
3月8日,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芯片之城科創基地一期工程成功送電。16.48公里的電力線路敷設,讓電源接入點直達項目“家門口”。據了解,項目規劃建設三期,全部竣工后,一座高科技產業新城將在長江北岸崛起,引領區域產業飛躍。
國網南京市江北新區供電公司營配管理部主任孫健介紹,2024年收到項目一期的正式用電申請后,便立即組建屬地供電專項服務團隊,結合區域配電網情況及客戶用電可靠性需求快速制定“開門接電”供電方案,并于45天內完成電力線路敷設。
目前,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芯片之城科創基地二、三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項目一期正式送電后,原本用于前期施工建設的4臺臨時用電箱式變壓器被轉接至項目三期現場,實現一期送電“完工”與三期“開工”用電無縫銜接。這樣一來,不僅節省了重新布局臨時用電線路的時間成本,更為企業省下了一筆不小的電力設施建設成本。
2024年,圍繞服務重大項目用電保障,國網南京供電公司完成13個省級及以上園區“開門接電”示范區建設,建設完成率達75%以上;2025年,計劃實現省級及以上園區“開門接電”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2024年底,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發布“電力寧滿意”營商環境十項服務舉措,2025年圍繞服務省市重大項目建設,又啟動“電引擎”專項提升行動,將進一步細化落實營商環境服務舉措,為南京經濟發展貢獻電力力量。
【記者手記】
電力先行,護航發展
重大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而“動力源”離不開“電力源”。記者在采訪企業時,負責人馮相如說出的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一個項目的建設涉及方方面面,事情很煩瑣,但在用電方面我幾乎沒操過心,整個建設過程可以用‘無感用電’來形容。”
從一片空地到現代化廠房,從臨時用電到正式送電,馮相如的話,從企業的視角展現出供電部門的責任與擔當,更展現出南京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與行動。電力先行,護航發展,南京正以高效的服務理念,助力企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