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務工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徐州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全力打造現代化水利水務體系。從雨污分流及管網改造的細致入微,到數字孿生灌區系統的智慧應用,每一項工程都凝聚著徐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春日天晴,正是開展水利施工的黃金期。連日來,徐州市水務部門積極組織人手,開足馬力推進各項水利工程的建設進度。在金山東路雨污分流工程的施工現場,二十多名工人正在進行管道回填作業和污水井吊裝作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金山東路雨污分流工程項目負責人于友義介紹:“這項工程實施具體內容,是在金山東路上鋪設雨水管和污水管,雨水管大概有2000米左右,污水管大概有1800米左右,主要是為了解決金山東路兩邊的商戶、小區常年排水難、排水不暢的問題。”
據了解,金山東路雨污分流工程分為兩個標段,自去年10月份開工建設以來,施工方上足機械人力,加班加點趕工期,目前已完成項目總進度的50%。
“從學城路到金泰路這整個路段,大概本月底就可以全線完工,下一步準備從學城路向解放南路這個方向去施工,預計在5月底前在汛期到來之前,整個全線工程全部結束。”金山東路雨污分流項目負責人于友義說。
春季氣溫回暖,徐州市各地種植的冬小麥進入春管關鍵期,需要灌溉“返青水”解渴。徐州市水務部門近年來探索構建的智慧水利信息化網絡系統,在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銅山區馬坡鎮,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剛剛完工,新安裝的設備正實時監測土壤墑情。只見工作人員輕點鼠標,電子地圖上就精準定位出了需要灌溉的地塊,系統隨即自動生成最優配水方案,實現了按需供水、按量配水。
“以前澆地設備沒有現在好,澆灌的水會有浪費。今年灌水速度還快,半個多小時水就都進地了,確實省心省力。”銅山區馬坡鎮拾段村村民孫義虎高興地說。
走進銅山區馬坡鎮灌區管理控制中心,一面巨大的顯示屏展現在記者眼前,屏幕上滿是密密麻麻的點位和縱橫交錯的水網,這便是馬坡數字孿生灌區系統。這一系統就像為灌區裝上了“智慧大腦”,農田灌溉因為數字化的加持變得精準高效,實現了每一滴水都“算著用、精著用”,并且用對了地方。
銅山區馬坡數字孿生灌區系統項目負責人童敏介紹,管理控制中心對灌區所有的農業種植作物信息,可以實時通過一張圖了解到,包括天氣、降雨情況、水位情況、土壤墑情等情況;可以通過這個系統知道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它一共需要多少水;另外還可以通過系統排調水的計劃,根據需要用水的情況,通過這個系統來自動去給它灌溉。
數字孿生灌區系統的啟用,實現了灌溉模式從"大水漫灌"到"數據精灌"的提升改變。這種智慧灌溉方式不僅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更讓節水效果立竿見影。據測算,新系統投入使用后,灌溉每畝農田可節水約60立方米。
“以前更多是靠人到管理站,按照時間或者憑經驗去灌水。現在是根據模型計算出來一個結果,給它一些指導,然后對現場進行灌溉。”童敏說。
近年來,徐州持續加大水利水務工程建設力度,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記者從徐州市水務局獲悉,今年徐州計劃投資35.2億元,實施五大類30個方面123項水利水務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8.54億元。全市水務系統將繼續深入貫徹“干字當頭、狠抓落實”的工作要求,按下重點水利水務工程建設“快進鍵”,奮力實現一季度“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