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思為
■編者按
隨著徐州文旅熱度持續攀升,“流量密碼”正轉化為發展勢能,文旅紅利從核心景區向全域輻射,形成“一業興帶百業旺”的乘數效應。這場由文旅引發的化學反應,不僅推動著城市消費場景創新升級,更在協同發展、文脈賡續等領域催生全新蝶變。即日起,本報推出“文旅背后的經濟學”系列報道,探尋徐州文旅火熱背后的發展邏輯。
據業內分析,一個旅游業能帶動10%就業,撬動90%住宿業、80%客運業、60%餐飲業。這樣的帶動效應在徐州得到生動印證:
2024年,徐州市重點景區共接待游客6600萬人次,游客景區消費221.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67%、19.18%,增幅躍居全省第二,創歷史新高。
“一業興、百業旺”,徐州文旅呈現“量質齊升”態勢的背后,釋放出了怎樣的“乘數效應”?
彭祖園的櫻花燦若云霞。 本報記者 關超 攝
延伸“文化+”鏈條
全景消費提煉“新打法”
歷史文脈“彭城七里”,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金縷玉衣”等文創產品,增強了游客與徐州的情感連接;徐州旅游、徐州美食等熱門關鍵詞在各大平臺持續升溫,有力地拉動了消費增長……
去年,徐州文旅多次迎來高光時刻,文旅產業以動態敘事融入當下生活,通過延伸“文化+”長鏈條,賦能形成新的消費內容、方式和場景,釋放巨大增長潛能。
從戶部山青磚黛瓦間流淌的市井煙火,到云龍山疊翠蒼茫中綻放的自然芳華,“建一物、添一景”“七里”文化與文旅經濟雙向奔赴,與城市發展融合共生。
各地都在文旅賽道上“花式內卷”,徐州則堅持把文化資源作為最獨特且無法復制的核心密碼,從千年歷史底蘊里提煉出了一套自己的“文化打法”——
統籌深化文旅融合與發展人文經濟,將“彭城七里”軸線 97 處、235 個歷史遺存編織成可觸可感的敘事網絡,繪就文旅相融“彭城圖景”。
“依托彭城七里的火熱,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目前已經實現了滿鋪經營,招商率百分百?!被佚埜C街區工作人員韋懿文說。
在戶部山景區,今年春節剛開業的啟承非遺木工坊每日吸引著超2000人進店參觀。“開業以來營業額連續上漲?!蹦竟し恢骼砣藦垬繁硎?。
如今,徐州正以古今交融的文旅生態,構建起“吃住行游購娛”的全鏈條消費場景,讓游客在品味歷史醇香的同時,帶動消費市場春潮涌動。
2024年,徐州節假日外地游客占比達56%,較2023年再提高 12個百分點。攜程、美團數據顯示,去年游客總量、文旅消費規模均居全省前四位。
再來看今年,春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826.8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為68.76億元,客房預訂率增幅躋身全國前十。
如此強的吸引力從何而來? 一方面,文化和旅游場景帶動消費升級;另一方面,消費升級又加速文化和旅游場景的迭代,成為當前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一大趨勢。
“文旅+”帶動消費動能加速釋放,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尋“不知道的徐州”、感受“不一樣的徐州”、牽手“不一般的徐州”。
拉動項目投資
場景創新激發“新動能”
文旅紅利不斷從核心景區向外溢出:
前有大學生拉著行李箱在彭城七里來一場City walk,后有游客用腳投票總結出了徐州必打卡景點,現在又切換深度游模式,“挖”出了徐州一站式遛娃親子游,寶藏徐州必去的鄉村游等個性化路線。
如今,游客已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 “看風景”,轉而追求沉浸式體驗的“新場景”。今年1—2 月,重點景區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22.1%、23.2%,步入高升穩走階段。
此外,“演出+旅游”也為城市發展帶來顯而易見的“乘數效應”。今年徐州首場演唱會觀看人數2.6萬人,外地游客占比達26%,有力地帶動徐州住宿、餐飲、交通等消費。
數據之外,還有更深遠的變化:強勁的市場活力,讓徐州文旅成為拉動項目投資的“香餑餑”。
云龍山滑道改造項目預計年內完成,徐州飲食文化博物館已經初具規模……2025年全市在建文旅項目21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6個,年內計劃總投資 19.5 億元。
越來越多的“首發”落地徐州: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新引進首店709家,總數達到2432家;徐州德基廣場項目運營后,將有累計150余個品牌首入徐州,文旅產業帶動首發經濟成為提升城市商業能級的源動力。
與其說“新場景驅動新消費”,不如說是“新消費催生新場景”,無論是項目投資、資本搶灘,都說明徐州既有“一業興百業旺”的帶動力,也有“一業興百業來”的影響力。
從鄉村振興的角度來說,文旅產業的繁榮又能給百姓生活帶來多少改變?
邳州市鐵富鎮時光隧道作為邳州旅游地標之一,每年慕名來此的游客達300多萬人次。去年“五一”期間銅山區“農場旅行”花樣“內卷”,各式體驗類活動,吸引近10萬游客打卡體驗……實實在在地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改善了百姓生活。
種種“旅游+”帶給游客多樣化的體驗,有效拉動消費,將文旅“流量”轉化為城市“留量”。 順應需求變化,文旅正加速同各個領域深度融合,憑借場景創新持續釋放新動能。
乘著當紅之勢,徐州也在不斷優化文旅發展空間布局,下好文化創意、數字文旅、低空文旅等新興領域“先手棋”,創造多元消費新場景新空間,不斷塑造文旅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構建協同路徑
聚客引流培育“新增量”
2024年,有1億人走進了徐州,大咖引流、熱點頻爆,全市文旅話題流量和旅游“接待+收入”實現雙增長,徐州榮登抖音用戶喜愛的寶藏城市Top5,入選攜程口碑榜中國100年度榜單第63位。
“能不能”“敢不敢”“愿不愿”是制約文旅消費規模和質量的根本所在。
進一步釋放文旅消費潛力,讓人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除了持續提升文旅產品,還需進一步協同聯動和提升服務,為消費營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今年春天,徐州文旅實現“走出去”和“請進來”的雙向奔赴。
結識“新朋友”,2024年徐州全市接待入境過夜旅游人數5.3萬人次,同比增長82.3%,遠超全國入境游平均增速,徐州文旅進一步走向世界。
擴大“朋友圈”,開展區域聯動文旅促消費系列活動,將文旅地標串珠成鏈;推出更多跨區域聯動發展的線路產品,實現資源、客源與市場的共享共贏。
從實施文旅場所全齡友好服務提升工程到優化重點景區和文博場館管理服務,從完善停車、交通等配套設施到加強智慧旅游、公共信息發布和志愿服務,徐州以富有溫度、善待游客的服務,贏得贊譽、贏得口碑、贏得市場。
文旅消費的競爭,終究是城市溫度的較量。既要有區域聯動的“大手筆”,更需民生關懷的“繡花功”,唯有讓政策活水與暖心服務同頻共振,方能培育出聚客引流的一片“沃土”。
3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再次對擴大文旅消費作出多項部署,有助于更好發揮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作用,從不同渠道增加居民的消費意愿、消費能力,形成進一步擴大消費的持續動力。
文旅消費的繁榮密碼,既藏在博物館的玻璃展柜里,也顯現在演唱會的火熱氛圍中;既體現在區域協同的文旅活動中,也流淌在志愿者遞出的一杯熱茶里。
當春風再次拂過彭城大地,徐州文旅產業憑 “文化賦能” 深挖底蘊,借 “項目支撐” 創新場景,以 “協同優化” 廣納客源,創造出源源不斷的 “乘數效應”,持續激活文旅消費的澎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