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制造大省“打頭陣”,江蘇這樣讓企業在創新融合中發揮主導作用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89.0、連續四年保持全國第一,兩化融合發展水平69.2、連續十年保持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首次超過50%……以創新為“第一動力”,過去一年,江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企業是創新主體,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強省建設的關鍵舉措。江蘇堅定不移地把推進企業技術創新作為主攻方向,讓企業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中更好發揮主導作用。

“這既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必然選擇,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省的內在要求。”江蘇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朱愛勛表示,新征程上一定認清肩負的重大責任,努力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更好扛起使命擔當。

聚焦重點產業鏈

強化企業創新載體布局建設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不斷提升創新載體能級,事關企業技術創新承載能力的提升。

省工信廳技術創新處負責人介紹,江蘇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瞄準“1650”產業體系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著重抓好創新載體“育、建、賦”三個環節,系統推進創新載體科學布局、加快建設——

加大創新中心培育力度。省工信廳圍繞重點集群和產業鏈,著力優化創新中心布局,完善梯度培育機制,組建省級培育庫。2024年,聚焦船舶工業軟件、新能源商用車等重點領域,江蘇擇優遴選28個培育對象入庫。目前,全省累計建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3家、省級11家,通過組織有序的協同研發,突破了集成電路先進封裝、高性能有機纖維、氣血交換膜材料等一批關鍵技術產品。

加大研發機構建設力度。江蘇已實施20個企業研發機構創新能力提升項目,鼓勵支持企業加大投入,積極建設各類研發機構。2024年,組織開展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推薦優質企業技術中心申報國家級,新增國家級7家、省級740家;組建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培育庫,新增1208家企業入庫。目前,江蘇已累計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4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068家,國家工業設計中心3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90家。

加大創新載體賦能力度。江蘇探索建立創新載體賦能產業鏈工作機制,構建創新引領、產業協同的工作體系,組建全省產業創新載體資源庫,納入140余家高能級創新載體,組織實施創新載體賦能產業鏈行動。去年,首批圍繞新型儲能、工業母機、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開展賦能活動,搭建產研對接、成果轉化平臺,促成合作簽約10余項。

聚焦產業制高點

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

產業創新的關鍵,在于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

江蘇堅持“企業出題、企業答題”,瞄準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和堵點難點,著重抓好重大技術“儲、攻、試”三個環節,系統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突破——

有序開展技術創新需求儲備。省工信廳圍繞“1650”產業體系,面向“筑峰強鏈”重點企業等創新主體,定期征集產業鏈短板技術,梳理、論證形成產業技術創新需求,加大研發引導力度,年度1200余家企業圍繞重點需求開展自主研發、進行技術儲備。

有力實施重大技術難題攻關。圍繞重點產業技術創新需求,省工信廳組織產業龍頭骨干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創新資源開展協同攻關,2024年擇優支持了101個協同攻關項目,覆蓋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帶動企業新增研發投入超40億元。

有效推動中試驗證能力提升。去年,江蘇研究制定《江蘇省制造業中試平臺建設實施方案》,聚焦技術路線篩選、工藝流程優化兩大功能,著力培育一手托創新源頭、一手托產業龍頭的制造業中試平臺。江蘇還組建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培育庫,首期培育230個重點平臺。

聚焦“三首兩新”

強化產業創新成果推廣應用

產業創新側重于技術應用,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從而提升產業競爭力。如何更好推動成果“落地”?

江蘇給出的做法是堅持市場拉動、應用牽引,瞄準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和市場化推廣,著重抓好創新成果“評、用、服”三個環節,系統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

持續開展新技術新產品評價。省工信廳統籌謀劃“三首兩新”認定評價工作,研究起草《江蘇省新技術新產品認定管理辦法》,探索建立新技術新產品評價指標體系,一體化組織開展首臺(套)重大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認定和新技術新產品評價。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組織征集編制《江蘇省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目錄》,年度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超千項。

持續支持創新產品首購首用。去年,江蘇研究制定《加快推動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軟件研發應用的政策措施》,在制造強省專項資金中安排35項“三首”產品示范應用項目,對26項獲得國家注冊證書的創新藥械采取免申即享方式進行獎勵,放大政府采購政策效應,助力新技術新產品市場開拓。

持續提升成果轉化服務能力。加強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引導14個公共服務平臺增強技術轉移轉化服務功能,助力創新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工信部組織的復核中,江蘇通過率達100%。組織3000余家企業參加2024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助推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鏈接>>>

新的一年,發力融合的“三條路徑”

新的一年,江蘇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著力點在哪里?“要大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更高水平建設制造強省。”省工信廳相關工作推進會上給出答案。

路徑一:構建完善創新策源體系。

一方面,引導“筑峰強鏈”重點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鼓勵以設立基礎研究獎項、與高校院所共建實驗室、開源社區等多種方式擴大基礎研究有效投入,瞄準高端裝備、集成電路、關鍵軟件、通用智能、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國家戰略必需和產業創新必爭領域,加強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發,創造更多引領產業發展的原創性成果。

另一方面,深化高能級創新載體賦能,集聚省內國家實驗室、國家和省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創新載體資源,全面對接“筑峰強鏈”重點企業創新需求,組織系列創新載體賦能活動,促進創新載體、技術專家與重點企業良性互動,科技同產業無縫對接,盡快形成一批創新合作成果。

路徑二:加快完善中試驗證體系。

深入落實制造業中試平臺建設實施方案,聚焦技術路線篩選、工藝流程優化兩大功能,構建貫穿“技術需求—攻關研發—中試驗證”的“大中試”體系。加大制造業中試平臺建設培育力度,動態更新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培育庫,將更多具備新模式、新服務的中試平臺納入培育范圍,研究制定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評價體系,探索認定10家左右省級中試平臺,引導中試平臺不斷提升效能,加速攻關成果中試熟化,并向產業鏈龍頭企業推廣。對公共服務屬性突出、成果轉化效果良好、輻射影響帶動作用明顯的,推薦爭創國家級中試平臺。

路徑三:持續健全成果轉化體系。

健全完善新技術新產品評價體系,持續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力度,制定新技術新產品認定管理辦法,加強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推動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在政府采購項目中使用“三首兩新”等創新產品,采取免申即享方式支持“三首”產品示范應用項目,全年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1000項以上。發揮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平臺效能,不斷強化轉化中心分中心和孵化基地功能,加快構建全省“1+N”成果轉化體系。高水平辦好第三屆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大會,持續開展國防工業科技成果轉化“江蘇行”活動,推動成果轉化輻射范圍在全省拓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付奇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