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小王(化名)是一名大四學生,平時飲食規律,酷愛運動,從來沒生過什么大病。4月2日上午,小王在宿舍上廁所時,發現自己的大便呈黑色,他立刻求助DeepSeek,了解到黑便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信號,隨后趕緊來到學校附近的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急診科進行就診。
根據小王的描述,急診科聯絡醫院消化內科團隊迅速啟動綠色通道,為小王進行急診胃鏡檢查。然而胃鏡檢查下未見明確的出血灶,消化內科建議小王先辦理住院,進行腸道清理準備,第二天再做進一步檢查。
晚上8時許,小王病房的洗手間內,突然傳來一聲悶響,同伴打開門一看,地上已經流了一大攤血,而小王倒在血泊中,臉色蒼白,手腳伴有抽搐。同伴趕緊呼喚護士。正巧,消化內科張以洋主任正在病房查房,聞聲趕來,判斷這是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大出血,必須立刻找到出血灶并進行止血。
張以洋第一時間召集消化內鏡中心醫護團隊、麻醉團隊為小王進行急診結腸鏡檢查,經過仔細檢查,結腸鏡下仍未發現出血病灶。胃鏡與結腸鏡的雙重檢查,基本可以排除腸道系統上段和下段的病變,目前唯一有可能的出血點就是中段的小腸了。張以洋當機立斷,立刻組織團隊為小王進行急診小腸鏡檢查。
小腸是人體最長的消化器官(約5~7米),且盤曲在腹腔深處,傳統的胃腸鏡、結腸鏡只能檢查消化道兩端,而普通CT、超聲則難以發現微小病變,導致小腸被稱為“消化道的黑暗大陸”。
雙氣囊小腸鏡
小腸鏡檢查是消化內鏡領域的“高階技術”,能有效診治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但該技術對操作醫生經驗、設備環境、團隊配合度要求都極高。泰康仙林鼓樓醫院的消化內科是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由國內著名消化內科專家,泰康仙林鼓樓醫院院長鄒曉平教授領銜,擁有完善的診療設施及MDT專家團隊,能夠提供24小時急診內鏡診療服務,實現消化道系統急危重癥的全方位救治。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以洋,同時也是南京鼓樓醫院消化內科專家,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小腸及膠囊學組委員,尤其擅長小腸鏡檢查及治療,已安全完成小腸鏡相關檢查及手術4000余例。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小腸鏡精準探查,張以洋最終在小王的回腸下段發現了一處憩室活動性出血點。團隊迅速用鈦夾夾閉創面止血,并仔細標記定位,為后續普外科團隊進一步手術提供依據。晚上10點左右,小王的消化道大出血終于止住了,年輕的生命保住了。
4月8日,小王從醫院消化內科轉至普外科,由鄭立鋒主任團隊為其開展完全腹腔鏡下小腸病損切除及腸吻合術,歷時1個多小時,腹壁三個0.5-1.0cm“鑰匙孔”大小的微創手術,讓小王從此徹底擺脫消化道大出血的風險。
經過對切除病灶的病理分析,小王最終被診斷為麥克爾憩室炎。據悉,麥克爾憩室是一種先天性小腸畸形,全球約2%的人存在此問題,多數人終身無癥狀。然而一旦發作,便可引發致命出血、腸梗阻、急性炎癥等危急癥狀。張以洋提醒,若出現暗紅色血便、反復臍周痛、不明原因貧血,務必警惕小腸病變,盡早到醫院進行小腸鏡等針對性檢查。
【科室介紹】
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消化內科由泰康仙林鼓樓醫院院長、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副院長、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鄒曉平教授領銜,科室為江蘇省臨床重點???,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消化內鏡專業能力培訓基地。
消化內科擁有完善的診療設施,包括內鏡中心、胃腸動力檢查室、膠囊內鏡檢查室和腸道微生態中心。其中,醫院消化內鏡中心總面積約1600平方米,年門診量達5萬余人次,住院3000余人次,內鏡診斷及治療每年約2.3萬例,早期胃癌的診斷率達到30%以上。近年來,科室榮獲國家和省市級的科研項目9項、科技獎勵6次,發表SCI、中華系列和統計源期刊論文數十余篇,獲得專利4項。整體診療水平已達江蘇省先進水平。
通訊員 秦雅致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宇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