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古今相宜看同里

俯瞰同里鎮

進入四月,江南水鄉古鎮被春的畫筆暈染得生機勃勃,如詩如畫的美景吸引著八方游客。

在江南眾多古鎮中,千年古鎮同里可以說是有代表性的:京杭大運河依鎮而過,“小橋流水人家”的風貌延續至今;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坐落于此,講述著百年前文人的巧思雅趣。

枕水江南,文韻同里。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里文脈悠長卻又古今相宜,在文旅體驗中讓人既沉浸于醇正水鄉生活,又可感受新風拂面。

保護:一座活著的江南古鎮

“這就是我夢中水鄉的樣子!我迫不及待要把這里的美景分享給家鄉的朋友。”4月10日,波蘭旅行社經理卡羅琳娜坐在同里的搖櫓船上,與40余名波蘭游客一同沉醉于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之中。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華旅游,同里古鎮無疑成為熱門之選。導游劉昊告訴筆者,不管是旅游團還是散客,來同里主要是沖著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但是來了之后,讓他們感到驚艷的可遠不止一個古典園林。

作為千年古鎮,同里的歷史文化遺存眾多,擁有明清兩代宅院30多處,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耕樂堂等都是其中的經典之作。古鎮內河道縱橫,家家臨河,因水成街,49座橋串聯起整座小鎮。

退思園

“莫道園林小,佳景知多少。”前不久,退思園的百年玉蘭花開滿枝,潔白如玉,登上熱搜,網友們紛紛感嘆:被同里古鎮的中式美學驚艷到了!

退思園是晚清私家園林建筑的經典,由同里退職還鄉官員任蘭生所建,占地雖僅有九畝八分,但布局精巧,亭、堂、樓、閣、軒、榭、廊、舫等建筑一應俱全。

步入退思園的后花園,看到碧波潺潺、游鱗嬉戲,不少游客聚集于此打卡拍照。“這里的水位線比較高,周邊的古建、假山就像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因此稱為‘貼水園’。”劉昊介紹。

與退思園一墻之隔的麗則女學校舊址,曾是民國初期女子接受教育啟蒙的場所,如今變身成為一處充滿古典韻味的文化景點。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舊址在保留老宅結構的基礎上,打造成為花間堂·麗則女學,通過國學公益課堂、愛國主義教育等方式傳承先人創新辦學精神。

麗則女學

穿過巷弄,來到富觀街上的太湖水利同知署舊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鑲嵌于斑駁白墻的精美磚雕,上面清晰展示了當時衙署的建筑布局。這個同知署舊址是目前太湖流域僅存的水利衙署類遺產,在這里,游客可以通過圖文介紹和80余件實物,來深入了解太湖流域的治水歷史以及塘埔圩田的形成過程等。

目前,這座舊署已修復其中第五進和第六進,而前四進則是民居,并改建為民宿。走進這家民宿,院內綠意蔥蘢,擺放著許多老家具。“這些老物件都有百年歷史了。”民宿主理人王鴻是土生土長的同里人,打理這間民宿已有近25年,其祖上在同知署移駐蘇州東山后,買下這座宅院,并取名“敬儀堂”。如今這間民宿的院落對外開放,不少游客會走進來拍照打卡,還有諸如《盲約》《宴遇奇緣》等影視劇在此取景。

河船上的鸕鶿

漫步于同里的青石板路,兩旁古宅錯落有致,生活場景隨處可見,讓人深刻感受到這是一座活著的江南古鎮。在同里,古建老宅被還原了本來面貌,近1.2萬名原住民生活其中,這是一方主客共享的詩意棲居地。

悠悠文韻也吸引了許多作家、學者流連于此,中國作協會員、小說《洞庭茶師》作者童敏敏就是其中之一。“同里是我的第二故鄉。”4月2日,童敏敏以直播形式,帶領廣大網友在她生活的同里古鎮開啟一場沉浸式文學漫步。在她看來,同里獨特的水鄉風光能讓人放松身心,從而獲得寧靜的創作心境。

潤今: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彩

豐富的文化遺產為古鎮帶來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如何更好發揮優勢,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讓千年古鎮綻放出時代光彩?同里的回答是:守正創新!在活化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

蘇州同里國際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閏介紹,一方面,同里對鎮內的文物保護單位“修舊如舊”,堅持以歷史資料為藍本,最大限度利用原有材料,保存原有構件,使用原工藝,讓一屋一瓦、一草一木保存原真性;另一方面,也在不斷探索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使其融入多元業態,煥發新的生機。

崇本堂

從一座老宅轉化為蘇州市特色婚姻登記服務點,同里崇本堂的“變身”就是活化利用的生動案例。崇本堂門口經常排著長隊,新人可在此許下白首之約,留下浪漫回憶,還可以體驗水鄉婚俗“走三橋”,即走過長慶橋、吉利橋和太平橋,祈求好運。“走三橋”被列為吳江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這項儀式感拉滿的習俗深受當代年輕人喜歡。

既要保護利用好古建,也要珍愛呵護好古樹。在同里的耕樂堂,生長著一棵樹齡超600歲的白皮松,松針蒼翠,枝干虬曲,向著水面呈臥躺狀。它的身旁,還有一棵百年黃楊,循著陽光挺立向上。兩“老者”被當地人戲稱為“臥龍鳳雛CP”。

“眼前的蓬勃生長來之不易,之前白皮松生病了,松針都泛黃了,我們找來很多植物專家聯合會診,才幫它渡過難關。”耕樂堂工作人員說,到了冬天氣溫低的時候,我們要給土壤打孔、埋管、通氣、施用緩釋有機肥,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孔隙性,確保樹木長勢。同里依照《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對古樹進行分類、分級保護,并實行日常養護責任人制度。按照“一樹一策”原則,對發現問題的古樹名木制定實施搶救復壯方案,精細化開展土壤結構和肥水條件、補洞治傷、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為更好地推動實現文化遺產保護,同里古鎮還與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聯合成立“江南水鄉文化遺產保護同里實驗室”,提升同里乃至整個江南水鄉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和技術研發能力。

同里夜景

在融入多元業態、激發古鎮新活力方面,同里也做出了諸多探索。這段時間,同里古鎮南園茶社老板張建國忙著張羅評彈劇場。他的茶館由文保建筑改造而成,引客之道不僅在于古香古色的飲茶氛圍,更在于每日上演的精彩評彈表演。然而,茶社二樓雅座只有130多個位子,常常游客團隊來了,就把散客給擠走了。于是,張建國想到在水墨同里劇場開設蘇州評彈表演,劇場能容納350多人,這既豐富了游客的體驗,也豐富了同里的文旅業態。

目前,水墨同里劇場開設評彈表演已有一個多月時間,《花好月圓》《蘇州好風光》《西廂記·鶯鶯操琴》等十余個曲目輪番上演,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入場,“千年古鎮+非遺評彈”正在成為同里的一張文化新名片。

夜幕降臨,退思園夜花園悄然蘇醒。月影婆娑,金光廊影,悠悠雅樂……退思園的夜游場,讓人仿佛置身于古人真實生活場景,沉浸式體驗不同于白天的江南美學。求變:在賡續文脈中講好新故事

“千鎮一面”、商業味濃等,是古鎮面臨的共性問題。當前,隨著城市更新不斷加快,古鎮的更新也迫在眉睫。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同里深諳,要想破解同質化,唯有深挖本土文化,彰顯自身特色,在賡續文脈中講好新故事,才能保持長久的吸引力。

在同里古鎮的北面,一片土地已經平整完畢,將被打造成為崧澤文化園。指著這片土地西南側的一座石拱橋,薛閏介紹,這座橋叫富觀橋,同里歷史上出過一名狀元,也是吳江歷史上唯一一位,便是南宋特奏名狀元魏汝賢,當時這位狀元的家就在富觀橋附近。據考證,從這座橋向北至冷家浜修筑的大道,曾被命名為“狀元街”。

深耕狀元文化,同里將要打通一條新的水上游線,建設游船碼頭,串聯起狀元街、楊天驥故居、普安橋(讀書橋)、羅星洲文昌閣等,形成一條莘莘學子游學打卡路線。屆時,從新碼頭坐船去羅星洲僅需10分鐘,游客可以沿著這條線路探尋狀元文化,汲取智慧與力量。

羅星洲

“動畫故鄉”是同里近年來打出的一張新名片。那么,同里和動畫又有著什么樣的淵源?翻閱中國動畫發展史,同里元素不容忽視。參與迪士尼經典動畫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制作的“中國動畫第一人”楊左匋先生和中國首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動畫片《九色鹿》的技術指導錢家駿先生,都是從同里走出去的中國動畫泰斗級人物。去年9月,“世界同里·動畫故鄉”主題系列活動舉辦,來自全國動畫界的專家、學者齊聚同里,將同里的文化魅力與現代動畫藝術相結合,共同探索動畫產業的新天地。

古今相宜看同里,看的不只是一個退思園,也不只是一個古鎮。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周儉,師從阮儀三,結緣古鎮的保護規劃,對同里古鎮的發展也有著深刻的思考和研究:“我們正著手盤活古鎮資源,將古鎮區和周圍的自然景觀資源、農業資源融合在一起,以農文旅一體化為抓手,將古鎮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輻射到更廣大的鄉村地區。”

深挖本土文化的同時,還要培養本土人才。在薛閏看來,古鎮人文底蘊深厚,有諸多名人故事和歷史淵源等待挖掘。作為吳江區南社研究會同里分會會長,她也將用好分會平臺,集聚更多力量來推動當地文化的挖掘與保護工作,同時培養一批有情懷有能力的年輕導游,鼓勵他們創新講好同里的古今故事。

在同里,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交相輝映,居民與游客共享發展成果。這座千年古鎮,正以深厚文化為根基,以創新實踐為動力,用心用情書寫文旅融合新篇章,徐徐鋪展一幅更為詩意、更具風情的水鄉同里新畫卷。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珺 肖甜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