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寬闊、水體清澈、岸青草綠……近日,筆者走進宿遷市宿城區月堤湖生態公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詮釋著宿城區深入推進生態河道治理工作以來的喜人變化。
“以前這里就是一個死水塘,經過治理,周邊環境好了很多。沿著岸邊散步,心情非常舒暢。”談及月堤湖的變化,蔡集鎮居民蔡雨婷感觸頗深。
據了解,月堤湖改造項目于2020年11月啟動,總投資6000萬元,打造以愛情文化、月文化為主題的濕地公園。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宿城區秉持堅守生態安全底線的立足點,沿湖栽植蘆葦、美人蕉、千屈菜、荷花等水生植物,構建自我凈化、自我修復的450畝小型生態景觀湖。同步配套240個生態停車位等設施,鋪設2200米休閑步道,兼具健身、垂釣、親子等多重功能,成為市中心城區至皂河龍運城旅游干線上重要的休閑驛站。
月堤湖的蛻變是宿城區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工作、大力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宿城區深入推進“智慧+河長”河湖長制信息化系統建設及巡河APP使用。通過建立“河長+檢察長”“河湖長制+生態司法”協作機制,逐步建立起區、鎮、村三級河長責任體系。同時,推廣河湖長制綜合管理平臺,組建常態化巡河督查隊伍,精準施策河道問題,讓一條條河道在“一河一策”的精準施治中煥發出新活力。
生態河道治理關系河道沿線風貌,關系人民群眾幸福感。談及今年的工作規劃,宿城區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楊春表示,將積極統籌整合轄區各項目資源,排定12條40公里生態河道建設目標,推進河道清淤、駁岸生態化改造及配套設施建設,高位打造農村生態河道。同時,按照“分級管理、突出重點、全面覆蓋”的原則,加大對已通過省級評估的81條共319.44公里生態河道的常態保潔工作力度,實現“河暢、水清、岸綠”長效治理。
水清岸綠、白鷺競飛。近日,筆者在朱海休閑運動小鎮放眼望去,入目皆是景,不少市民游客正在游玩,盡享春日美好時光。“項目以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為引領,以水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以‘水美朱海,漁樂田園’為主題,打造具有康養度假、漁樂美食、農事體驗、會議研學、體育休閑運動五大業態的田園綜合體。”該項目負責人王蘇寧說。
“待項目運營成熟后,預計每年可接待游客近100萬人次,帶動周邊群眾就業500余人,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年增收400萬元。”王蘇寧介紹,該項目正逐步帶動周邊休閑農業、特色農莊、鄉村民宿、特色餐飲等新業態蓬勃興起,為宿城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從昔日雜亂的養殖魚塘到周邊群眾出游的“心頭好”,朱海水庫的變化得益于宿城區扎實推動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和西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近年來,宿城區大力實施退塘還湖、清淤疏浚等綜合治理項目,統籌推進生態修復與產業融合發展,精心打造新型鄉村旅游景區,探索出一條農文旅深度融合的發展之路。
水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為了用好轄區豐富的水資源,依托古黃河農業公園,宿城區整合果蔬產業、生態等多方資源,積極引導生態休閑、濱水休閑、鄉村度假等旅游經濟發展,并在重要廊道沿線培育生態經濟產業,營造步步皆景的休閑旅游氛圍,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因水而美,伴水而興。宿城區以水為筆,繪就了一幅生態美與百姓富的和諧圖景。“今年,我們將立足水利實際,加強系統謀劃,科學施策,精準發力,切實抓好農村水利項目建設及規劃,爭取惠民工程早開工、早建設、早達效,為推動宿城水利建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堅實力量。”楊春說。(王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