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蘇伊牽手,從“家門口就業”到“全疆興業”

春日的新疆都拉塔口岸,一派繁忙。得益于江蘇援伊·連云港工作組實施的通關能力提升項目,該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大大提高,今年一季度出入境人員和車輛大幅增長。

祖國西北邊陲,伊犁河谷的沃土上,一場跨越4000多公里的產業協作正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激昂樂章,繪制著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邊疆穩”的壯美畫卷。

才智交融,助力伊犁端穩“就業碗”

“今年開年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30%,尤其是小罐裝菌菇銷量火爆。”近日,尼勒克縣胡吉爾臺鄉食用菌生產基地負責人木拉特江·木哈西滿心歡喜地說。一旁,工人們忙著對木耳栽培進行套袋、滅菌、冷卻、接菌。在常州(武進)工作組產業引導資金的幫助下,基地改良菌種、優化生產工藝,菌棒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市場口碑越來越好。

就業是民生之本,更是穩疆安疆的“壓艙石”。走進伊寧縣紡織產業園,機杼聲此起彼伏,22家紡織企業吸納4067人就業,其中76%為少數民族職工。江蘇援伊團隊將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緊密結合,讓伊犁各族群眾在家門口端穩“就業碗”。

文旅融合成為產業發展新“增長極”。那拉提景區的擴容工程、喀拉峻自駕游線路的貫通,讓2024年伊犁疆外游客突破千萬人次,6000余家民宿、餐飲主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直接帶動就業首次突破10萬人。

在中哈邊境格登山腳下,肩負戍邊使命的第四師七十六團始終致力于探索拓寬團場職工與少數民族群眾增收渠道。該團黨委常委努爾古力·居馬汗介紹,唐錦織襪就業工坊項目已形成“3個集中生產點+3個家庭工坊”的運營格局,通過免費配備70組生產設備、開展崗前技能培訓,目前已吸納142名非團場職工穩定就業。該項目總投資413萬元,其中鎮江援疆資金注入286.5萬元,為工坊建設提供了核心支撐。援疆資金不僅保障了工坊初期建設與持續運營,更重要的是為少數民族群眾開辟了“家門口就業”的新路徑,讓更多低收入少數民族群眾實現“就業不離家、增收有保障”的雙重愿景。

“鵝,鵝,鵝,從伊犁飛回的三花鵝……”在揚州援疆優品公司下屬的多個門店,消費者排隊買鵝成了每天固有的景象。在新疆新源縣試點養殖的揚州三花鵝,從天山“飛回”揚州人的餐桌。今年,新源縣推進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推廣“公司+基地+養殖戶”訂單養殖模式,帶動養殖戶50戶以上,三花鵝的存欄數量發展到100萬只,每年穩定出欄60萬只,預計每年實現凈利潤9000萬元。

跨區域就業協作同樣亮眼,2024年,1966名伊犁勞動者帶著夢想奔赴內地,其中625人在江蘇找到人生新舞臺;“就在江蘇”與伊犁就業服務網無縫對接,3場江蘇企業招聘會帶來874個優質崗位,蘇伊兩地的就業“鵲橋”越架越寬。

產業雙向奔赴,奏響蘇伊合作“協奏曲”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主戰場”。江蘇援伊以“經濟小組團”模式打造9家特色產業園區,勾勒出伊犁產業升級的新輪廓。其中,伊寧縣紡織產業園依托南通家紡產業優勢,2024年產值突破20億元,同比增長23%,“西部紡織新城”初具規模;霍爾果斯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培育的“霍爾果柿”品牌享譽疆內外,去年318畝番茄田創造產值9000萬元。

工業經濟的“強引擎”加速轟鳴。2024年江蘇在伊企業工業總產值超70億元,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5家,其中雅達西紡織、利泰絲路年產值超15億元,雅達西紡織成為北疆首家百萬錠棉紡企業。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生命線”。江蘇援伊團隊以“鏈式思維”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奏響蘇伊合作“協奏曲”。2023年以來,184個江蘇企業投資項目落地伊犁,370億元資金如活水般注入邊疆沃土。從克拉瑪依產業推介會到“民營企業進邊疆”伊犁專場,從汽配產業對接會到水產食品合作交流會,一場場“雙向奔赴”的招商行動持續進行,徐礦集團戰略合作協議、蘇豪集團霍爾果斯前置倉等標志性項目,成為蘇伊產業協同的“里程碑”。

發展之要,唯在得人。江蘇援伊團隊將“組團式”援疆優勢轉化為人才培育的“強動力”,構建起“引、育、用”全鏈條體系。在伊犁產教融合示范基地,新能源汽車、電子商務專業的學徒們在實訓中淬煉技能,400名“專精型”人才、4666名實用技能人才從這里走向產業一線。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劉敏的智慧水務項目落戶伊寧,人才、資金、項目“三落地”,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江蘇省農科院伊犁分院搭建起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橋梁,一批江蘇農業專家帶著技術扎根邊疆,讓先進種植養殖技術在伊犁生根發芽;蘇韻伊情·伊犁特色農產品營銷中心成為連接兩地的“舌尖紐帶”,61家專賣店遍布江蘇13市,薰衣草、樹上干杏等“伊犁味道”走進長三角千家萬戶;電商創業大賽、直播帶貨培訓等活動,培育出一批本土“網紅”,數字經濟在邊疆綻放活力,創新創業的熱潮在伊犁河谷涌動。

全域布局,謀劃全疆發展新篇

“此次上海之行與眾多企業建立聯系,期待與更多優秀企業攜手并進,共同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互利共贏。” 不久前,在上海舉辦的2025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上,江蘇援伊·徐州工作組援疆“經濟小組團”負責人閆旭收獲頗豐。

江蘇援伊團隊的視野從未局限于一地,而是以“全疆一盤棋”的格局,引導企業在更廣闊的舞臺上開疆拓土。蘇州與阿克蘇、南通與伊犁、揚州與巴州的紡織服裝戰略簽約,搭建產業鏈共建的“高速通道”;聯發紡織在南疆落戶21家企業、協鑫集團東疆風光煤電項目、晶品新能源克拉瑪依12GW單晶硅項目……“蘇企足跡”遍布天山南北,在能源、紡織、新能源等領域播撒合作的種子。

雙向交往的頻率不斷加快。江蘇制造業企業走進烏魯木齊、喀什,新疆地州赴淮安、無錫對接產能轉移,60萬噸純堿項目、10個簽約項目的落地,見證著資源優勢與產業優勢的深度耦合。這種“打破結對、全域協作”的創新模式,讓江蘇的資金、技術、人才與新疆的區位、資源、政策優勢同頻共振,開創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更令人矚目的是“走出去”的魄力——蘇伊企業攜手開拓中亞市場,4個汽配項目簽約、中國香港及新西蘭企業赴伊考察,伊犁的區位優勢與江蘇的產業優勢正轉化為國際合作的競爭力。2068家企業的密集考察、7個專場對接活動的精準發力,讓紡織服裝、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合作枝繁葉茂,一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共生圖景徐徐展開。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