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一季度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88.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7.3億元,同比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3580.3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18831.0億元,增長5.9%。
爭先進位的動能更為強勁。經濟工作打好“第一仗”,跑好“第一棒”,要想節節勝利、步步領先,必須“干”字當頭、“實”字托底。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比去年全年加快0.5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1%,制造業增長8.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0.4%。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趨勢明顯。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深刻闡明經濟大省挑大梁必須把握好的著力點。江蘇作為經濟大省,強化“一馬當先走在前”的使命擔當,在改革開放上“彰顯擔當、創造經驗”。江蘇將以更大的決心拼經濟、穩增長,以更強的力度促項目、擴投資,以更實的舉措抓重點、爭先進,以更優的環境抓產業、促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動能。
創新轉型的步伐更加穩健。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產業轉型升級,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的“壓艙石”。一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1.4%,比去年全年提升0.7個百分點;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9%、10.2%,產業創新動能持續增強,高新技術企業全面逐質攀高。近幾年,江蘇不斷做大做強產業創新轉型這篇大文章,持續打造徐州工程機械、蘇州生物醫藥、常州新能源產業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以“創新鏈穿透產業鏈、產業鏈反哺創新鏈”的雙向賦能機制,發展特色產業,深挖區域優勢,鍛造出覆蓋萬億級產業的“江蘇制造”硬核實力,同時也擁有了搏擊大風大浪的強大內力。
政策措施的落實更為有力。在一季度成績單中,民營經濟發展成績更為“亮眼”。一季度,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高于全部規上工業1.8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4.5%,比去年全年提升6個百分點;1—2月,規上民營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3.9%,對規上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7.1%,比去年全年提升3.2個百分點。設置“企業安靜期”、推出“民營信用貸”、堅持“股貸債保”聯動……江蘇各地持續聚焦民營企業關心的重點、難點、堵點,規范涉企檢查,激活金融“活水”,確保政策“看得懂、用得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這個“關鍵增量”,營造公平、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政策暖風與市場活力共振,真招實招與狠抓落實結合,民營經濟這片森林在江蘇大地上將更加本固枝榮、茂密蒼翠。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當前國際環境比較復雜,世界經濟增長趨緩態勢明顯,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我們要落實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始終保持“一抓到底永向前”的昂揚作風,不斷錘煉勇挑大梁的能力本領,江蘇必將成為“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強大力量。(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