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傾灑,微風輕拂。踏入江蘇省海安市雅周現代農業園內的組培繁育中心,數千個密封容器整齊排列,瓶內一株株幼苗正挺拔生長。“無需太陽和土壤,僅靠定制的培養基便完成從細胞到成苗的全過程。”南通科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英說。
“國無農不穩,農以種為先”。生物育種是種業創新的核心。海安生物育種企業科騰生物的組培繁育中心,正是突破種源“卡脖子”難題的核心戰場。該企業主要從事高檔花卉、中草藥、果蔬等植物組織擴繁,建立新品種種質資源圃,以一粒種子逐漸“串起”現代農業產業鏈。
“不用種子,一片葉子就能‘克隆’一片森林。”劉國英手持一瓶蝴蝶蘭組培苗向記者介紹,公司去年8月培育的100萬株種苗,近期進入出苗期,工人們正忙碌地打包發貨,60萬株大辣椒、粉冠軍、安娜、阿瑪等脫毒組培苗將陸續發往江浙滬花卉基地。
傳統植物自然生長受周期性、季節性限制,還面臨土地資源匱乏和品種退化等問題。如今在科騰生物,一年四季每天都有新苗“下線”,年產量高達100萬株,宛如一座高效運轉的植物“制造工廠”。
“我們邀請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擔任常年技術顧問,與南京農業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設立研究生工作站。”據劉國英介紹,通過定向雜交和分子標記技術,科騰生物構建起完整的組培技術及產業鏈種植技術體系,已建成的種質資源庫涵蓋70多種蝴蝶蘭、鐵皮石斛、藍莓等作物,并研發出“一種一策”的個性化培養基配方。
“我們為每類植物定制‘營養餐’,就像為嬰兒調配奶粉。”劉國英說。在手機遠程控制的智能溫室中,經過馴化的幼苗根系發達度、株高整齊度等指標均遠超傳統種苗,畝產量提升30%,產品溢價達35%,實現產量與效益雙豐收。
從傳統春播秋收到實現周年生產,科騰生物以組培技術讓種菜“不靠天吃飯”成為現實,它如同一臺“植物復印機”,通過莖尖、葉片等外植體無限復制母本優良性狀,破解傳統育種中品種退化、病毒積累的行業痛點,培育出的種苗抗病性更強、生長整齊、品質穩定,開花周期縮短近半,僅需兩年半即可上市,極大提升花卉產業生產效率。
無菌環境徹底摒棄高毒農藥,組培過程實現零污染排放;數字技術精準調控光溫水氣,能耗較傳統大棚降低;多學科交叉的創新體系更構建了“種質創新—快速繁育—成果轉化”的全產業鏈條。這場農業變革背后,是海安充分依托產業特色和種業基礎,扶優做強種業企業,以種業振興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的強“芯”之路。
據了解,科騰生物正加速推進“育繁推一體化”種植集群建設,未來三年,年產能將擴至300萬株,并重點攻關海安地產芋頭等特色果蔬的品種創新,為本土農戶提供高附加值種苗,帶動產業二次增收,真正讓科技紅利扎進泥土里。
在組培苗構建的“垂直森林”中,現代農業的答案愈發清晰:當生物技術與數字農業深度融合,一粒種子不必再等待春天,一片葉子即可孕育無限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