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充分表明,有明確的發展規劃,有黨的科學領導,有全體人民的團結奮斗,就一定能夠實現預期目標
亞美尼亞和中國都是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兩國雖然相距遙遠,但友好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今年是兩國建交30周年。30年來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莊嚴宣告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消除絕對貧困,為中國邁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一偉大成就充分表明,有明確的發展規劃,有黨的科學領導,有全體人民的團結奮斗,就一定能夠實現預期目標。
習近平主席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對此完全贊同。在國家建設和發展進程中,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任何成就和功績都離不開人民的奮斗。中國人民有強烈的集體意識,有為集體和國家奉獻的精神,這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并無現成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鑒。中國發展經驗的獨特之處在于不照搬照抄他國模式,而是牢牢立足本國國情,把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黨和國家的教育政策在中國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億萬民眾通過接受教育實現了完善自身、改變命運、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除發展本國教育事業外,中國還鼓勵優秀學子赴海外深造。中國政府實施“春暉計劃”,支持留學人員回國服務。亞美尼亞也曾設立基金,資助本國優秀青年在國際頂尖大學深造,并鼓勵他們利用所學知識為祖國發展作貢獻。
踐行多邊主義是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應構建“多支柱”支撐的國際秩序。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外交也更加積極有為。中國無疑是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之一。
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倡議”一詞在語義層面表明這不是單邊的項目,而是全球合作的平臺,是國際公共產品。亞美尼亞位于亞洲與歐洲交界處,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增進與中國的互聯互通對亞美尼亞十分重要。建設新的交通運輸線,不僅可以改善亞美尼亞的交通狀況,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也有助于促進地區國家間的聯通。亞美尼亞愿秉承絲路精神,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中國克服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影響,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向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傳遞了和平、團結、友好、進步的精神。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展現了中國強大的組織能力。
今年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大是中國國內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中國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將不斷推進可持續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力。我們也相信,中國的不斷發展壯大符合亞美尼亞的利益。
(作者為亞美尼亞國民會議議員、外事委員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