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稻要養,麥要搶”。這兩天,趁著陣雨間隙,各地農戶搶抓晴好天氣收割小麥。江蘇全省麥收進度超兩成。一批高產穩產新品種的推廣種植讓很多種植戶收獲了滿滿的喜悅。
江蘇臺記者郝朦說:“風吹麥田千層浪,又到一年夏收時。在南京浦口,今年這里的種植大戶推廣種植了一種抗病性明顯的小麥新品種,雖然田管時節少施了兩遍藥,但是成熟待收的小麥依然長勢非常茁壯,顆粒也十分飽滿。”
赤霉病被稱為小麥的“癌癥”,是糧食生產的世界性難題。面對可防不可治的赤霉病,傳統的農業生產主要采用多次噴施化學農藥來抑制赤霉病重發,對生態環境和小麥品質都帶來了潛在風險。南京湯泉農場引種的小麥品種是江蘇省自主選育的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優質小麥新品種,盡管去年因為陰雨天氣導致農場部分小麥延遲播種,但是新品種只打一次藥就基本杜絕了赤霉病和白粉病發生,高產穩產表現也非常突出。
南京市浦口區趙家灣村種植戶傅永堂說:“真是種了幾十年田,沒有麥穗有這么長的,我們今年種的也沒生什么病。”
南京湯農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時西福說:“其它的都是750克/升、760克/升,我們這個可以達到780克/升的容重,所以面粉廠在收購的時候是加價的,這加價部分收益,加產量收益,還有兩次農藥的節省費用,一畝田增收效益要達到150元。”
優良品種為夏糧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精細化的種植管理方式不斷釋放大田生產的增收潛力。在常州溧陽南渡鎮的萬畝豐產方,當地種植大戶王林松根據客戶訂單,細分田塊,在近1300畝麥田內推廣種植了揚麥25等13個小麥優良品種。加上栽培管理到位,病蟲害防治得當,在訂單生產和大戶示范帶動下,今年整個豐產方內的小麥種植收益均明顯提高。
常州溧陽市南渡鎮種田大戶王林松說:“新品種確實不光是品質好,同時產量也非常高,為我們的老百姓提供一個好品種的選擇。今年我們預計的每畝產量達到700斤以上,價格是比往年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左右,這個是創歷史新高的價格。”
常州溧陽市南渡鎮慶豐村黨總支書記洪驥說:“訂單生產不斷提高了農戶種植小麥的積極性,受益于今年的糧食漲價、跟農資的補貼,現在預計每畝增加收益在200多元,我們豐產方內預計增加收入在60萬元以上。”
氣象部門預測,本月3日到8日全省將有分散性雷陣雨,氣溫總體呈上升趨勢。農業農村部門建議各地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機收作業組織和供需對接,搶抓晴好天氣收獲成熟小麥,確保夏糧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