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醫院隊員在工作中。 邵逸夫醫院供圖
中新網杭州6月10日電(張煜歡)在上海奮戰了54天后,6月10日,浙江省援滬重癥醫療隊完成任務離開上海、返回浙江。他們承擔著此次疫情中的重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成為最后一批撤離上海的外省援滬醫療隊。
4月18日,浙江省援滬重癥醫療隊組建完畢,連夜奔赴上海。隊伍中包括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稱邵逸夫醫院)的11名重癥醫護人員(3名醫師和8名護士)。
邵逸夫醫院隊員在工作中。 邵逸夫醫院供圖
在上海,浙江援滬重癥醫療隊分組管理浦東新區公利醫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臨港院區兩家醫院的重癥監護病房。抵達上海后,隊員們加班加點考察場地,克服多種困難,積極參與重癥監護病房(ICU)改造。
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是新冠肺炎重癥危重癥患者,搶救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堪稱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
在這里,“呼吸機+ECMO(體外心肺支持)+CRRT(持續血液透析)”這樣的高級生命支持技術成為了“家常便飯”,俯臥位通氣、心肺復蘇、各種導管穿刺手術等搶救操作隨時都會發生,隊員們還面臨著濃度更高的氣溶膠感染風險。
援滬重癥醫療隊員離開上海前合影留念。 邵逸夫醫院供圖
邵逸夫醫院隊員陸志華作為團隊最有經驗的重癥專家之一,參與了醫療隊在公利醫院的第一個患者的收治,后因工作需要又轉戰臨港六院參與兩個院區的搶救查房工作。隊員王長亮、劉福偉和趙樹林則將湖北抗疫的豐富經驗用于此次援滬任務,第一時間分享給醫療隊的隊友。
援滬期間,重癥醫療隊救治的每一位患者都凝結著隊員們的心血。
在醫療隊首批收治的患者中,有感染性休克合并呼吸衰竭的,有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基礎情況差的,還有一位因挫裂傷腦出血需開顱手術的。浙江省援滬重癥醫療隊的多學科專家協同會診,為危重癥患者一一制定個性化的救治方案,爭分奪秒實施搶救,確保每一位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才返回駐地休息。
盡管任務艱巨,但浙江援滬重癥醫療隊的所有隊員都保持著最好狀態。醫療隊提出的關于防護用品穿戴區及脫卸區的改建意見、俯臥位通氣方案、抗病毒治療方案、營養支持方案等,都得到了國家和當地重癥專家的高度評價。
結束高度緊張的抗“疫”日常平安返回,隊員們終于松了口氣,對家人好友的思念也愈加濃烈。隊員陸志華的孩子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在他看來,此番援滬雖然未曾與孩子謀面,但似乎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相伴”。
隊員孫磊則因為援滬沒能在妻子生產時陪在左右,剛出生的寶寶讓他既愧疚又充滿動力,“隔離結束回家后,要好好親親寶寶!”,這是孫磊目前最大的心愿。魏文娟是隊伍里最年輕的護士,曾經在上海學習和工作,這次重返上海,讓她體會到別樣的成長和歷練,也更加珍惜眼前的歲月靜好。
至此,邵逸夫醫院四批次343名援滬醫務人員一個不少全員歸隊,平安返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