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南京市作為2021年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獲督查激勵。
首批獲得“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全省質量工作專項考核“七連A”,連續3年獲得省政府質量工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質量是發展之基、立業之本。近年來,南京市大力推動質量工作改革創新,持續深化質量強市戰略,為高質量發展夯實根基。
“質量小站”貼身服務
企業需求一站式解決
前不久,為了克服疫情影響,南京周麗平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準備拓展預制菜業務。面對全新的業務領域,缺資質、沒經驗、沒標準,成了企業轉型路上的三道難題。
了解到企業需求后,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管局依托“質量小站”服務平臺組織“質量問診”,邀請食品安全專家、監管業務骨干上門指導,從食品質量提升、風險管理、標準制定、手續辦理等方面 “把脈問診”,提出了專業實用的意見建議。
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出具《質量診斷報告》,建議企業在加工場所提檔升級后,嘗試開展“少而精”的預制菜生產,并幫助其辦理了食品經營許可證變更。企業負責人表示,“質量問診”把準脈、開良方,為企業發展送來了“特效藥”。
玄武區“質量小站”質量管家暖心上線。
市場競爭,核心是質量競爭。南京有上百萬家市場主體,其中大多數是中小微企業,讓中小微企業實現長遠發展,離不開質量基礎的支撐。
去年,南京圍繞全市15個高新園區和重點產業鏈,在全國率先建設南京特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質量小站”,并編制發布南京“質量小站”地方標準,為企業在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知識產權等方面,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服務。
目前,南京已建成15家“質量小站”,輻射服務近2萬家中小微企業,成為企業提升質量、蓄能發展的“加油站”。今年5月,南京“質量小站”入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推廣應用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的典型案例,“一站式”質量服務經驗做法在全國進行推廣。
南京高新區(浦口園)質量小站為企業提供質量服務。
質量提升成果豐碩
厚植沃土培育“參天大樹”
外部質量成本下降75%、測試通過率提高20%、項目進度偏差下降63%……在“質量管家”團隊的駐點幫扶下,只用了一年多時間,江蘇戶傳科技有限公司的各項關鍵績效指標顯著優化,提升幅度大大超出公司副總陳飛的預期:“企業的質量管理意識有了很大提升,我們從小做大的信心更堅定了。”
相比管理成熟的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缺少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知識和意識也較為薄弱。2020年以來,南京市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將信息技術產業作為先行試點行業,主營互聯網應用軟件研發和“互聯網+智慧運營”的戶傳科技成為首批試點企業之一。
駐點調研期間,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技術機構上門“把脈”,與公司各部門共同梳理出各類問題125項,幫助企業建立質量管理團隊,并確定信息技術行業六大關鍵績效指標,逐月度量、逐項細化落實改進。在“質量管家”的指導下,戶傳科技制定了代碼規范,重新設計項目管理流程,企業6項關鍵績效指標顯著改善。南京市服務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的典型經驗,得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肯定。
厚植創新沃土,方能長出“質量大樹”。
在深化實施質量強市戰略的“組合拳”中,培育質量品牌是重要一環。近年來,南京市不斷完善四級質量獎培育創建體系,做到區長質量獎全面覆蓋、市長質量獎系統培育、省長質量獎好中選優、中國質量獎全力沖刺。
“沖獎”路上,市場監管部門圍繞南京市“4+4+1”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鏈行業,將質量管理優秀企業作為培育對象精準服務,開展“結對共創質量獎”活動,推動質量獎獲獎企業與重點培育企業之間建立結對幫扶機制,普及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促進質量管理創新,培養“南京質量”的領軍企業和企業家。
中國電科十四所、南京玻纖院榮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數量創歷屆新高;新增省長質量獎2個、省長質量獎提名獎2個,數量均居全省第一;新增全國質量標桿1個、江蘇省質量標桿2個……過去一年,南京質量提升成果豐碩,亮眼的“榮譽簿”背后,“南京質量”的含金量越來越足。
溧水區質量管家積極協調組織幫扶企業開展全國首批零碳農產品認證試點工作。
標準研制實力提升
搶占行業發展話語權
中圣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一條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忙生產,作為行業核心技術的擁有者,企業接到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3年底。
上個月,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宏新剛剛摘下南京市市長質量獎個人獎。在他看來,質量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石,而質量提升與技術研發密不可分。在郭宏新的帶領下,企業在質量提升之路上奮力攀登,不斷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獲得200余項國家專利。
郭宏新團隊制訂的高效換熱器用特型管國家標準,將裝備換熱效率提高30%以上,打破了國外在同類技術上的長期壟斷。企業產品先后出口到德國、美國、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巴斯夫、殼牌、美孚等諸多世界500強企業,創造了中國高端裝備出口新紀錄。
中圣卓越匠心團的工匠們正在焊接車間內作業施工。
行業發展,離不開標準支撐。圍繞“質量強市”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南京市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激發企業在標準制定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
去年,南京企事業單位主導和參與制定ISO、IEC國際標準6項,國家標準296項,數量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告發布363項國家標準,南京企事業單位主導和參與了其中70項標準的研制,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均保持較高的參與度。
重點產業中,智能制造裝備領域主導3項風險預警標準,智能電網領域參與6項標準,軟件和信息服務領域參與4項標準,新能源汽車領域參與2項標準,產業標準話語權持續提升。
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南京市將持續完善科技研發、標準研制與產業一體化推進機制,開展“標準化+”行動,積極主導國際、國家標準研制,支持“領跑者”企業標準轉化上升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促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朱凱 黃琳燕
通訊員 寧市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