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寧
獲評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全市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71.1;累計推動企業上云7.8萬家,居全省第一……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南京市2021年建設信息基礎設施、推進產業數字化、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促進網絡與數據安全能力建設等工作成效明顯,獲督查激勵。
在線診斷提升列車可靠性11.2%,“智改數轉”紅利多
6月10日,由中車浦鎮及旗下子公司杭州中車生產制造的杭州地鐵3號線后通段開通運營。“列車配置司機輔助駕駛系統、軌道巡檢系統、弓網監測系統、煙火報警系統、走行部在線監測系統等,實現全方位監控車輛的狀態。”中車浦鎮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中車浦鎮不斷推動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并嘗到了紅利。
中車浦鎮搭建了軌道交通健康診斷與智能維護系統,為用戶提供自動化車輛運行監控、實時化車輛故障報警、體系化維修計劃管理服務,實現車輛故障的預測性維修,提高車輛穩定性,降低運維成本。目前,該成果已應用于南京、深圳、蘇州、杭州等多個軌道項目,用戶維護效率提高15%,列車可靠性較平均提高11.2%,故障的在線處置時間縮短30%。
“智改數轉”是制造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
近年來,南京市以“智改數轉”為關鍵抓手,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截至2021年底,南京市累計推動實施1500多個工業企業自動化技術裝備升級項目,成功培育4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智能制造優秀場景,9家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49家省、市級智能工廠,106個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
南鋼打造了世界首條專業加工高等級耐磨鋼配件工廠“JIT+C2M”智能工廠。“該工廠通過‘5G+工業互聯網+機器人’協同作業,實現了全工序智能協同,全球化定制配送。”南鋼黨委副書記王芳說,傳統同類企業需要150多人,而該智能工廠生產技術人員目前僅38人,人均生產效率提升近4倍。
今年,南京市推進力度持續“加碼”,出臺《南京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2—2024年)》。到2024年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全面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5G基站超2.2萬個,“5G+北斗”實現全域物流監測
進入5月下旬,揚子石化大修工程迎來一個個子項目竣工。為保障能源穩定供應,公司熱電廠1號鍋爐和2號汽輪機一直運行到新設備穩定“上崗”。
當一輛滿載的危化品車輛進入揚子石化生產區,立即被危化品運輸管控平臺鎖定,并進行全程跟蹤、實時管控。
“一旦車輛偏離軌跡,平臺便發出預警,保證危化品車輛按照規定路線行駛并在規定地點裝載。”揚子石化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得益于揚子石化與中國聯通聯合打造的“5G+安全石化”項目。
該項目利用“5G+北斗”技術,實現生產區內危化品車輛的高精度定位,并實時傳輸至危化品運輸管控平臺。通過5G網絡,將車載布控球拍攝的視頻傳輸至邊緣云平臺進行AI分析,能對危化品車輛危險行駛、路中障礙、前車距離過近等行為進行實時告警,有效保障了運輸車輛和駕乘人員的安全,實現了全域物流監測場景的應用。
據統計,南京市在多領域累計實施340個5G融合應用項目,成效顯著。其中,揚子石化“5G+安全石化”與中興通訊濱江5G智能制造基地“5G+智能物流”項目入選工信部“5G+工業互聯網”重點行業實踐典型案例。此外,20個項目入選工信部、國家衛健委“5G+醫療健康”試點,7個項目入選工信部、教育部“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均位列全省第一。
開拓集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應用場景,夯實基石,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是關鍵。
截至2021年底,全市5G基站累計建成總數已超2.2萬個,占全省的20%;每萬人擁有5G基站23.8個,全省第一,主城區、郊區中心區域實現5G網絡全覆蓋,5G上下行吞吐率、終端接入成功率等關鍵指標全國領先;千兆光網全面覆蓋。南京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國領先,成為國家重要的綜合性通信樞紐城市。
放大“標識”管理成效,企業生產效率提高超20%
“自標識解析ALLicic智數云平臺通過對基板、晶圓進行主動標識以實物二維碼標識統一管理,可自動記錄追溯不良品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華天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部署實施以來,產線穩定性提高30%,機臺維護效率提高15%、故障在線處理時間縮短35%、維護人員減少10%。
ALLicic智數云平臺由華天科技基于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技術架構自主研發,高效推進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之間通過標識技術實現數據扁平交互,解決信息孤島問題。截至5月底,已接入上下游企業1530家,實現標識數據注冊量220億,解析量88億,數據占比全國領先。
南京高淳經濟開發區基于國家級網絡基礎設施標識解析災備節點,打造“標識+數據”服務特色,構建工業互聯網骨干體系,形成工業經濟和產業數字化發展模式。
醫療器械數據服務場景下,友德邦醫療通過引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UDI)網絡管理平臺,轉變醫療器械智能化管理新模式,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35%以上、設備使用周期延長40%,實現制造成本下降18%。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互聯網公共網絡基礎設施,是實現工業全要素、各環節信息融通的關鍵樞紐,已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爭之地。
目前,南京市已構建了以1個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南京災備節點)、1個千萬級解析能力的遞歸節點和13個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1+1+13”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全市二級節點數量占全省總數22%,接入企業3.1萬家、標識注冊量208億條,持續保持全省第一、全國領先。
(編輯 張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