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禾盡起,農機轟鳴,眼下,夏收進入最緊張最關鍵的時期。夏糧豐收,能夠反映出農民生產糧食的抗風險能力在逐步加強,從另一個角度也彰顯了我國強有力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夏收就是保飯碗。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夯實全年糧食生產基礎,是一個分量很重的民生必答題,必須答好。
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糧食安全“壓艙石”。“倉廩實,天下安。”糧食自古以來就是安天下之本。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復蘇脆弱,氣候變化挑戰突出,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文件指出,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業穩步增收。穩農業便是穩基礎,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抓夏糧田管、促弱轉壯,以更硬措施穩面積、穩產能、保農資供應,各地緊盯農作物關鍵生長期,落實好水肥調控、“一噴三防”等穩產增產技術措施,力促秋糧產量增加,讓糧食穩產保供,促進農業的穩定發展。
鼓足農民錢袋子,夯實人民群眾“糧袋子”。今年以來,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疫情影響,農資成本不斷攀升,給種糧農民帶來了成本上升的壓力。夯實“糧袋子”,拎穩“菜籃子”,農業方面同樣要突出一個“穩”字,通過惠民百億補貼的政策,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在落實耕地的保貼、農機的補貼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等惠農政策的同時,國家還不斷強化創業政策扶持,推進農村創業服務“一窗口、一門戶、一站式”辦理,讓返鄉“創客”、鄉土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顯身手、大有作為,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增收,鼓足農民錢袋子,緩解農民壓力,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農民夏糧的持續增收,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動農業良性發展。
推進農業現代化,奏響田園發展“交響曲”。如何把農作物的“好長勢”變成“好收成”?科技是“利器”。在江蘇南京的蘭花塘高標準農田,該處農田項目利用高效節水灌溉配套智能化控制系統,保持秧苗生長所需水分,實現精細管理;素有“中國優質稻米之鄉”的黑龍江五常市,近年來大力實施“五常大米產業提升工程”,從良種繁育、育苗插秧、收割倉儲到加工銷售,所有工序逐一細化,努力打造優質、綠色、高端稻香米生態種植基地。以糧食產業現代化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打造鄉村振興新高地,放眼望去,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統籌推進,鄉村富民產業不斷涌現,推動現代化農業建設,讓農民豐收更有底氣。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確保夏糧顆粒歸倉,是實現農業全年豐收的關鍵,對于保飯碗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面對未來農業發展,我們有能力和信心穩固好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道防線,保飯碗、提收入、享民生,鑄造美麗鄉村建設的新藍圖,書寫夏糧豐收的新篇章。(文:江小北 圖片:朱敏)
(編輯 蔣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