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研究吸收網民對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網絡征求意見活動取得的成果,要求“總結這次活動的成功做法,走好新形勢下的群眾路線,善于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更好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把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回望黨的光輝歷程,無論是戰爭年代的“流盡最后一滴血”,還是國家建設時期的“寧肯少活二十年”,亦或是改革開放時期的“殺出一條血路來”,所有“換了人間”的發展奇跡和“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都離不開廣大人民的智慧、拼搏與奮斗。開展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將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相關工作面向全黨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一順應歷史潮流的舉措,發揮了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也是適應互聯網時代新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召開黨的二十大,是“國事”,也是“家事”。來自天南海北、迸發出智慧光芒的854.2萬多條“人民建議”,透過無形的網絡從基層直抵中央,生動展示了新時代全過程人民民主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美麗畫卷。縣城的社區工作者建議“用大數據打造智慧社區”;大山深處的支教老師希望“出臺更加完善的鄉村教師流動政策”;港澳同胞提出要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很多符合基層實際、帶有創新思維的“金點子”紛至沓來。透過這些“人民建議”,我們看到了一個愛國、團結的群眾“智囊團”,更看到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的黨,一個充滿希望和夢想的國。
協以成事,商以求同。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探索創新聽取民意的方式方法,暢通基層民主“最后一公里”。在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時,中央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讓基層百姓的所期所盼,直通中南海。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就關乎國家發展和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重大事項,廣開言路、開門問策,正是“人民至上”的鮮活縮影。“聽民聲”“匯民智”成為廣大網民的“高贊”評論,多家媒體刊文表示,這項活動緊扣互聯網時代“脈搏”,有利于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堅持問計于民,必將匯聚起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讓中國發展的壯闊畫卷再開新局。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看重百姓“言值”,關注群眾呼聲,奏響全過程人民民主新樂章。為黨的二十大貢獻真知灼見、匯聚智慧力量,全體人民團結向上,凝聚起共謀發展的社會力量,一定能夠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作出新貢獻,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在新征程上乘風破浪、再創輝煌!(吳桐)
(編輯 邵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