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部分地區連續出現強降雨過程,一些中小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局部地區發生洪澇災害,防汛形勢日趨嚴峻。當前正進入“七下八上”主汛期的關鍵階段,對于各級政府部門而言都是一場系統性的“大考”,要繼續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并充分準備好應對汛情變化帶來的挑戰,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
密切關注汛情變化,切實做好防災準備工作。預報預警是防汛工作的前置環節,只有努力讓數據“跑”在災害前,才能為防汛救災贏得主動權。需聚焦提高洪水預報能力,強化江河洪水預報及工程調度運行信息的共享和耦合,扎實推進預報調度一體化。同時加快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不斷提高極端天氣監測預警的準確率和時效性,保障汛期氣象預測預報和應急預警信息快速發布。這樣就可以根據降雨預測和洪水預報,統籌考慮防洪整體大局,通過水庫的預泄迎洪、攔峰削峰、退水騰庫等措施,有效減輕下游防洪壓力。此外還要及時進行采購移動排水泵車水帶、救生衣、救生艇等防汛物資,并安排防汛物資倉庫保管維護資金,做好水利設施和防汛設備、器材維護保養,確保重要防汛設備“臺臺轉”、關鍵時刻“頂得住”。
始終緊盯薄弱環節,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治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人口、財富進一步聚集,淹不起、澇不得的地方越來越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損失,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因此需要針對往年汛情暴露的薄弱環節,全面實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優先補齊補強病險水庫、中小河流、山洪災害防治等薄弱環節,加快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防洪達標建設,實施一批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建設,加強重點澇區排澇能力和沿海防臺防潮能力建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同時盯緊堤防圩垸、水庫塘壩、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特別是公路鐵路沿線、重要基礎設施等重點區域,強化巡查除險和汛期生產施工、交通、旅游等安全管控,確保險情早發現早處置,及時組織轉移避險,嚴防滑坡、泥石流等導致安全事故和人員傷亡。
充分強化應急處置,逐層壓緊壓實防汛責任。應急值守和防災減災責任重于泰山,不能有絲毫松懈麻痹,需持續抓實抓好防汛工作。要確定中小河流、中小水庫洪水預警指標,明確預警對象及范圍,緊盯臺風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災害,通過監測及時發布預警,各級責任人迅速上崗履職果斷處置突發險情。始終緊盯人民生命安全開展工作,充分發揮防洪預案、監測預警和群測群防體系作用,按照早預警、早會商、早響應、早撤離的要求和“方向對、跑得快”的要領,通過“村村通”大喇叭、鳴鑼喊寨、應急廣播、挨家挨戶敲門等方式,組織做好人員轉移避險,確保最少提前一天實現應急避險、安全避險,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此外還要做好防汛減災人財物儲備,并細化“轉移誰、誰組織、何時轉、轉到哪、如何管”的問題,確保各環節防汛工作準備到位。
(趙欣怡)
(編輯 邵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