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重慶2月20日訊(記者宋雅靜 王巖)數據顯示,重慶位列2022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20位,成渝和長江中游人才流入占比和人才流出占比較為穩定。其中,重慶為成都人才流入的第一來源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落地,助力經濟圈內城市人才流動、互通有無。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數字科技企業選擇落戶重慶,一系列產業政策疊加優勢突出,各大產業園招引培育的一大批重點企業崢嶸初顯,潮涌的數字經濟正在激發出重慶新活力。
近幾日,中國經濟網走訪重慶多個產業園,深入了解他們眼中的重慶,與企業、年輕人同話選擇重慶,扎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被西部深深吸引的原因和背后故事。
重慶趣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唐瑞琮。 中國經濟網記者宋雅靜/攝
唐瑞琮:我們總部設在杭州,之選擇落戶西部,扎根在重慶,第一是重慶對區塊鏈的認知比較高,我們來重慶之前發現這里已經有比較多的區塊鏈企業,同時也有數字經濟區塊鏈產業園;第二,整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空間相對較大,我們在沿海地區發展多年,那邊較飽和較先進,但西部地區空間還很大;第三,重慶跟整個西南其他城市相比,吸引力比較大,包括在人才研究機構、企業未來發展的扶持上都會有比較吸引人的政策。例如重慶現在在建一些產業的引導基金,對于獨角獸企業未來上市有很大幫助。
扎根重慶后,我們發展方向以重慶為中心向周邊輻射。例如,我們最早做的是重慶本地的公積金數據共享,打通了重慶11家商業銀行,包括4大行,使得數據在這幾家銀行以及個人和公積金中心之間能夠互聯互通?,F在做的是成渝兩地的數據共享,打通后重慶和四川的居民公積金就能聯動使用了。同時也把周邊城市的應用場景帶動起來,產生更高的價值。
華工智研院副院長張新力。中國經濟網記者宋雅靜/攝
張新力:我們研究院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在沿海很多先進成果,希望在重慶能夠快速的推廣應用。川渝地區制造業比較發達,但在轉型升級、智能化數字化方面與沿??陀^來說還有一定差距。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我們學校在工業軟件、先進制造,高端智能裝備等,賦能重慶川渝地區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重慶誠智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誠智鵬。中國經濟網記者宋雅靜/攝
我們目前服務全國大概300多家企業,其中200多家軍工單位,100多家非軍工單位金融,包括華為、上海電氣等。之所以選擇來到重慶數字經濟產業園發展,第一是人才引進,因為他現在這邊給人很多優惠條件,包括稅收、子女就學等,這是我最關注的點,可以引進一些高端人才;第二,對企業也有很好的稅收優惠政策;第三,園區幫助企業在市場上做很多工作,包括籌集資金,推薦國家級、市級獲獎評比等,正是我們“專精特新”企業所需要的。
重慶眾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立。中國經濟網記者宋雅靜/攝
李立: 我們公司最早是在渝北區成立,隨著渝中區的招商引資,然后一些技術上的認可,所以就將總部“安家”在重慶數字經濟產業園產業園。非常感謝政府、產業園領導對我們公司的大力扶持,包括從租金等方面都給了很好的優惠政策。目前,我們給重慶、四川省氣象局做數據處理這方面的智能服務,也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做出自己公司的小小貢獻。
重慶網潤集團董事長馬衛。中國經濟網記者宋雅靜/攝
馬衛:我們現在服務上下游的企業有26220多萬家企業,不斷輻射周邊帶動項目應用場景的落地。我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很高期望,重慶、成都這兩個城市非常近,特別是中線鐵路開通以后,未來大概只需要50分鐘,提速以后只需要40分鐘就可以到達。這兩個城市都是超大型城市,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的戰略布局,我們在大足橋頭堡去設立基地,也是來連接成渝經濟的橋頭堡,促進我們川渝的合作。所以說就更加加速了我們未來的經濟數字產業這塊的一個發展。
重慶網潤集團智慧業務部高級咨詢經理羅俊勇:中國經濟網記者宋雅靜/攝
羅俊勇:我是廣西人,選擇來重慶來成渝地區發展,一部分是家庭原因,我媽媽是重慶人;第二個原因其實像我一直都非常喜歡。西南地區發展很快,機會也越來越多。我是學軟件工程,重慶從創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后,對我們的外地的這些人員的吸引力非常大?;谶@兩點我選擇扎根重慶,我是2014年來到重慶的,經過這些年我覺沒有選錯,我學到的東西能在這些領域充分發揮,比如智慧產業,比如說經歷了幾個產業,在政務、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都能看到重慶迅速發展的未來前景。
重慶網潤集團智慧業務總監談波。 中國經濟網記者宋雅靜/攝
談波: 我是2018年從武漢回到重慶的,當時在武漢工作了11年,回到重慶主要是因為它直轄市,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給了重慶很多機會。我從事的是信息化技術,重慶市政府關于新型智慧城市的規劃指導意見出來后,可以看到很大的商機和市場,對于從業者是很好的機會。此外,重慶在工業互聯網這個領域未來非常有前景,正在從傳統產業向數字化轉型。,無緣互聯網這個角度來說的話,應該有非常多的機會,未來我們公司包括我都會參與到這樣一個大的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