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軍購潮凸顯全球緊張局勢升級

日前,《日本經濟新聞》觀察到,受俄烏沖突影響,不少國家都在加大武器采購力度。東歐、中東、北非、東亞等安全環境嚴峻的地區積極引進新式武器。美歐等發達國家武器供應有限,一些新興武器出口大國開始崛起。

  軍貿市場一向是大國博弈的“風向標”,也是國際安全局勢的“晴雨表”。過去一年,隨著軍貿市場日益活躍,本就動蕩的國際局勢更加波詭云譎。《紐約時報》報道稱,武器交易規模擴大凸顯全球緊張局勢升級。

  國際軍貿市場升溫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的年度報告,2022年全球軍費開支首次超過2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占38%。在全球軍費開支占比方面,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合計占全球軍費開支的55%。如果算上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盟友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韓國,這個數字上升到61%。值得注意的是,僅美國的軍費支出就超過了前十名中其他國家軍費開支的總和。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多國都在加大力度引進美國武器:與俄羅斯接壤的立陶宛決定以4.95億美元的價格向美國采購8套“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比利時與美國簽約采購可搭載于最新型戰斗機的空對空導彈。日本基于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將從美國引進“戰斧”巡航導彈。作為武器供給方,美國防務產業開始增產。

  一直以來,美國牢牢占據世界軍貿第一把交椅。美國國務院1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財年,由國務院授權的美政府對外武器銷售總額躍升至約519億美元,較上一財年激增49.1%。2022財年,美國國防承包商直接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售的武器和軍事裝備授權總價值約為1537億美元,較上一財年的1034億美元飆升48.6%。截至2022財年末,在國務院下屬國防貿易管制局登記從事國防貿易活動的實體總數達14445個,較上一財年亦有所增加。

  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北約成員國也進一步增加國防預算。“政治新聞網”歐洲版稱,法國的支出同比增長7.4%,目標是到2023年達到GDP的2%。而已經超過這條線的英國和波蘭正在尋求增加國防預算至GDP的2.5%和3%。比利時、荷蘭、羅馬尼亞以及波羅的海和北歐國家都宣布將軍費支出增加到至少占GDP2%的計劃。而南歐和西歐的“落后者”也已加快步伐,西班牙的國防開支將在未來幾年達到GDP的2%。

  去年11月21日,歐盟27個成員國達成一致,增加700億歐元軍費預算,由歐盟負責軍事武器采購的整合工作。在此之前,日本宣布將未來5年防衛預算增加至3180億美元。

  去年10月,國外一家網站發布的2021年世界軍工企業百強榜顯示,百強企業軍品總收入達5950億美元,較上年增幅達到7.9%。這一數據已連續6年保持增長,持續刷新百強軍品總收入紀錄。榜單上,被列入“新興軍工體”的韓國、土耳其等國軍品銷售額漲勢明顯。

  “這場軍購潮中,供需結構發生了微妙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鄒治波表示,一是軍購買方涉及面廣。軍購國家不僅有美國的盟國,也包括其他中小國家,涉及東歐、中東、北非和東亞等廣大地區;二是軍購賣方也發生變化。過去美俄是全球武器主要賣方,但美國因要支援烏克蘭和自身庫存,俄羅斯更是要全力應對俄烏沖突,美俄在武器供應上受到較大影響,買家轉向其他能出口先進武器的國家,全球軍貿格局出現重大調整。

  不安全感無處不在

  “過去3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軍貿曾出現下行趨勢。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和俄烏沖突爆發,國際軍貿市場出現上升勢頭。”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郭曉兵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前,全球軍購潮主要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供需矛盾發生轉變。過去,軍貿中賣方多買方少,現在,需求突然變得非常強勁,供給變得緊張;二是西方國家特別是一些北約成員國以及日本的軍費明顯增加,成為軍購大戶;三是就供給方而言,除了美國軍火生意特別火爆外,一些新興武器出口國如韓國、土耳其在軍貿方面的表現也引人注目。”

  “俄烏沖突爆發是自冷戰以來最嚴重的地緣政治沖突,對地區和全球安全局勢產生重大負面影響。”鄒治波表示,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不僅是這場沖突的策動者,也是參與者。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不斷加碼升級支援烏克蘭的武器水平,而俄羅斯誓言絕不會接受失敗結局。因此,這場沖突的不確定性逐步增加,地區緊張局勢升級的趨勢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在這場沖突中,包括“本溪2”管道在內的民用基礎設施遭受攻擊,沖突范圍不受控制地擴大,使各國對自身民用基礎設施的安全普遍擔心,對防護基礎設施的需求急劇升高。在這種形勢下,中小國家不安全感普遍上升,急需引進新式武器以尋求自保。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臨近烏克蘭的歐洲多國擴充地面裝備的勢頭也很明顯。冷戰后,德國一直在削減坦克數量,現在又開始重新增加產量。東歐國家則在推進榴彈炮等大型火炮的采購。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立陶宛擁有的榴彈炮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三成。波蘭等國已經開始從韓國進口坦克、自行火炮等地面裝備。

  作為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售國,美國是全球軍購潮的最大推手。美國國務院將直接商業軍售額激增,主要歸因于俄烏沖突中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并聲稱武器轉讓和國防貿易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

  “美國通過軍貿操縱國際局勢,進而維護自身的全球霸主地位。”鄒治波分析,一是軍貿是美國推行對外政策的重要抓手。對誰賣武器、賣什么樣的武器、賣多少武器,都是美國影響地緣政治和控制地區局勢的抓手,是美國維護其在全球和地區利益的手段。美國以此實現干預他國內政、施加強大壓力甚至顛覆他國政權的目的;二是美國軍貿成為加劇全球地區動蕩、沖突的助推器。美國對外軍貿范圍十分廣泛,向大約100個國家出售軍備,軍火貿易品類涵蓋步槍、坦克、軍艦、導彈以及陸海空各型戰機。這些品種眾多、數量巨大的武器擴散到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的對抗沖突,釀成了無數人間悲劇;三是美國對外軍貿不管是非,只要利益。對外出口武器應秉持增強接收國的防御能力、有利于地區安全構建的原則。而美國對外軍貿全然不顧這些原則,一味追逐利益。

  “不斷升級的俄烏沖突是美國軍售激增最直接的推動因素;擴大軍售是美國在經濟衰退后尋求的經濟增長出路之一;軍工復合體是導致美國軍售規模激增的根本原因。”郭曉兵認為,美國軍貿“遞刀”“拱火”,趁亂牟利,加劇了地區沖突和陣營對抗。

  沖突風險整體上升

  2月17日至19日,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黑舉行。會議前發布的《2023年慕尼黑安全報告》強調,世界在進入爭奪未來國際秩序的關鍵十年。根據同時發布的慕尼黑安全指數,全球進入一個不安全感無處不在的新階段。

  “軍貿活躍度是反映全球安全局勢的一面鏡子,兩者呈反向相關關系。當前,全球軍購潮再次興起,反映了目前國際安全格局的變化和安全形勢的惡化。”鄒治波認為,軍購潮體現出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特征,反映出各國努力加強戰略自主和安全自主的態勢,凸顯當下世界面臨核威脅時的不安全感。2023年2月6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聯大上發出警告,“我們處于幾十年來核戰爭爆發風險最嚴重的時刻”。

  印度國產艦載機首次降落航母、俄羅斯計劃發展無人機空中指揮所、歐洲計劃聯合開展“未來空戰系統”合作、英國加速人工智能與武裝力量融合、以色列推出新型智能導彈、土耳其新型無人機首次滑跑試驗、美國研發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盤點2022年的軍工“新聞”,不難發現,隨著世界范圍內國防投入水漲船高、軍貿市場持續活躍、競爭對峙日益升級,各國紛紛奔向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的數字賽道,爭奪軍事科技發展制高點。

  “近幾年,國際局勢急劇動蕩,國際關系錯綜復雜。與二戰結束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相比,整個國際關系中冷戰思維和軍備競賽的色彩越來越濃。全球發生沖突風險總體上升,直接引發了全球軍貿市場的火熱局面。”郭曉兵表示,全球軍貿火爆不僅會進一步增加局勢本就緊張地區爆發沖突的風險,還將進一步激化集團對抗的勢頭。

  “在世界進入百年變局的特殊歷史階段,在大國發生對抗與沖突的危險時期,國際社會對嚴峻的安全局勢與發展趨勢應予以高度重視,通過巨大努力化解危險態勢、消除安全隱患。”鄒治波認為,首先,應凝聚共識,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高度警惕并共同反對一些秉持冷戰思維的國家企圖通過挑起分裂、對抗和戰爭來維護自身利益的霸權行徑;其次,建立大國峰會機制。大國應建立一個全球安全治理機制,就世界性事務和各大國關切等重大問題進行溝通和協商,盡力消除誤解、化解矛盾;此外,改革完善聯合國安全體制機制,秉持集體安全原則和多邊主義精神,提升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和聯合國解決安全問題的效率。聯合國集體安全機制的完善應側重于調整適用范圍、改革組織機制及加強其側翼建設。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