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近日,連云港市海州區海州工業園內的均和云谷連云港智能裝備產業園項目現場,挖掘機、打樁機等各種大型機械設備轟鳴聲此起彼伏,一派日夜兼程建項目提速度的熱火朝天景象,一座嶄新的智能裝備產業園正在這里崛起。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該項目是海州區今年新開工的重大項目,項目是上海均和集團布局的江蘇首個產業園區,建成后可容納30家企業進駐,預計2024年年中建成交付使用。
△連云港智慧城市運營中心
持續強鏈補鏈,推動產業鏈現代化
據了解,上海均和集團目前在全國布局22個城市,50個產業園。作為定位于打造江蘇智能產業聚集新標桿、連云港產學研用融合新樣板、海州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項目,均和云谷連云港項目建設運營方向主要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生物制藥三大產業為主,將建立為產業扶持、人才引進、科技獎勵、企業上市、研發投入、土地和項目建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園區運營體系,助推連云港培育壯大智能制造及高端裝備產業集群。
△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生產車間
“現在我們的主線都捋得很清楚,下一步要根據各條線招商情況,進行實時更新,信息對接要高效準確,同時對企業的服務要周到提前,想企業所想,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海州區的誠意?!苯?,海州區工信局局長呂芳芳在周例會上跟同事們說道。連日來,海州區工信局持續強鏈補鏈,加快推動產業鏈現代化,不斷加大項目招引力度。前期,該局深入調研全區產業上下游情況,編制《海州區重點產業鏈招商指導目錄》,明確4條主鏈、37類招商項目,指導各招商載體重點引進產業龍頭、領軍企業和重大配套補鏈項目,拉長產業鏈條,以產業鏈的持續“壯筋骨”推動實體經濟不斷邁上新臺階。同時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招商圖譜,不斷提高載體服務和承接水平,確保項目進得來、落得下、早開工、早見效。
產業集聚,項目是關鍵。海州區將繼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實施“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戰略,重抓載體建設、產業集聚、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工業經濟跨越提升。
三個“突出” 優化布局提升競爭力
突出龍頭牽引,強化集聚集群,產業布局更加優化,產業結構更加協調。積極推動制造強省和“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海州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和《海州區關于促進工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強化對工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圍繞產業細分領域,促進大小融通發展,帶動特色產業集聚,醫藥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四大主導產業產值占比達72%。在做大做強正大天晴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醫療器械產業園項目,初步形成了海州工業園南部醫藥產業高地。以天明機械、鷹游紡機、遠洋流體為重點骨干企業,帶動了一批擁有相當生產規模和研發能力的裝備制造企業,成功研制了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成套裝備。同時在空間布局上突出聚力融合,優化產業布局,逐步構建重點突出、特色明顯的以高新區為主、鄉鎮工業集中區為補充的園區發展格局,進一步推動產業集聚、產城融合發展。
△江蘇力磁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的磁共振成像系統獲批省級首臺套認定
突出創新驅動,強化服務保障,研發轉化顯著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優化產業創新政策扶持體系,廣泛搭建產業合作交流平臺,積極落實“產業強鏈”工程。加大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工業企業互助共進,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創新聯盟協同創新,促進創新研發產業化,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施企業培育“三大行動計劃”,聯瑞新材料蘇北首家科創板上市,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9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43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擁有專利390余件。天明、鷹游、遠洋流體等骨干企業,研發的礦山機械、交流變頻拖動刮板輸送機、碳纖維成套設備、工程鉆機、流體設備等一批成套裝備填補國內空白,認定省首臺(套)19個。天明裝備首創的“煤炭綜采專業裝備服務型制造項目”在2018年度榮獲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示范項目。聯瑞新材料、天明機械、鷹游紡機榮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聯瑞新材料、鷹游紡機、遠洋流體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智能裝備產業園入選省級特色創新園區。
△日出東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突出兩化融合,強化示范試點,品牌效應不斷增強,轉型升級深入推進。推動兩化融合示范試點工作,4家企業獲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4家企業獲批省級兩化融合試點企業。正大天晴獲省級互聯網標桿企業稱號,連續8年入選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前20強。持續推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規模質量效益得到全面提升。高新區軟件園獲批省級軟件園,大數據產業園獲批省級大數據產業園,江蘇海洋大學科技園獲批省級互聯網眾創園。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向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等關鍵環節滲透融合,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實施智能制造項目(生產線)33個。全區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0家,星級以上上云企業76家。深入推進工業節能減排,推動綠色發展。強力推動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整治,德邦化工、雙菱化工等16家化工企業遷離主城區。正大天晴、太陽雨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太陽雨更是全國光熱行業首家綠色工廠,羅蓋特綠色企業升級改造入選中法合作示范項目。
今年海州區將聚焦優勢產業補鏈強鏈擴鏈,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駐點招商。招商引資正按照“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總體要求,圍繞海州區已經崛起的一批鏈主企業,著眼提升優勢產業鏈的健全性、堅韌性,把鏈主企業上下游的重點企業、產業流程中的重點項目摸排清、掌握全,拿下關鍵環節、補齊產業拼圖。實施主導產業成鏈強鏈計劃,加快產業集約集聚集群發展。引育高新企業強鏈,依托現有載體重點引育以醫藥、智能制造為龍頭的配套鏈,以創新為核心的研發、中試、孵化鏈,吸引垂直和協作企業投資,凈增規上工業企業2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加快衡所華威、天明裝備、如年實業等企業上市步伐,打造生命健康兩百億和智能制造百億產業集群。同時,強化平臺功能固鏈,引入醫藥檢測中心、實驗室等公共服務平臺,增強產業黏性和吸附力,開工建設一批學校和鄰里中心,配建一批公租房和酒店式公寓,滿足職住一體化需求。
通訊員 王貴珍 韋鵬余 楊偉 現代快報+記者 王曉宇
(海州區工信局供圖 部分圖片由耿玉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