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實驗室的未來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總控中心。蔣文超 攝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5日下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方向,在代表委員和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產業界及科技部門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廣大科技工作者紛紛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扎根科研事業,埋頭苦干、矢志創新,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貢獻更多力量。
發揮高校院所基礎優勢,創新突破最前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為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盡展才華創造良好環境。
“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我作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黨委書記唐洪武說,高校支撐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在平臺建設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高校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瞄準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建設大平臺,組建大團隊,組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要在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上下功夫,深入推進“學科重構、專業重組”,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以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滿足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要在優化人才成長環境上下功夫,構建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全鏈條的多元激勵體系,建立健全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配體系,引導創新人才聚焦使命、服務發展、追求卓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面對面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激動而振奮。“總書記的講話為高校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和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必須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作用。”陳衛表示,江南大學將加快基礎研究領域學科布局和人才培養,優化學科生態,提升基礎研究領域的學科建設層次,營造基礎研究的良好氛圍;拓展基礎研究領域,重視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把推進“雙一流”建設與助力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為江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田間實驗室
“總書記說,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說,“作為土壤科學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的組成部分,我們必須持續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引入科技活水。”沈仁芳每年有多半時間在和土壤“打交道”。2022年,南京土壤所為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提供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牽頭制定野外調查采樣、各級樣品庫建設等系列工作標準和技術規范。“未來,我們將強化協同攻關組織體系,加強基礎原創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土壤科學研究領域的原創理論突破、轉化應用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造就一批‘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國際領軍科學家和杰出青年人才,筑牢大國糧倉科技基石。”
發揮科技引領支撐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健康成長,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加強科技對經濟的支撐,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各級學會可以發揮獨特、不可替代的作用。”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馮少東表示,近年來,省科協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江蘇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對接國家級學會和國際學會的科技資源,在江蘇打造了22個院士協同創新中心,落地多個實體化科技創新平臺,幫助企業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難題。聚焦智能制造等領域,建立了一系列學會聯合體,服務產業創新發展。下一步,省科協將進一步凝聚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力量,通過學會聯合體開展學科交叉、技術融合,深入實施“科創江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助力產業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在全國政協委員,南瑞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冷俊看來,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彰顯了總書記宏闊的戰略視野。“2022年南瑞形成了能源的信息物理社會系統(CPSSE)框架,原創理論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攻克了大電網安全穩定、特高壓輸電、新能源消納等一批‘卡脖子’技術。”冷俊表示,南瑞集團將堅持“四個面向”,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高水平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力科技創新策源地。
總書記的講話,讓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八五一一研究所黨委書記周江濤深切感受到增強科技創新的“急迫感”、慢進則退的“危機感”。“八五一一研究所作為航天創新型科研院所,去年全年組織40余次外場試驗,遠赴祖國邊陲,克服極端險惡自然環境,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周江濤表示,今后八五一一研究所將聚焦主責主業,集中創新力量,大力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瞄準支撐企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對前沿性、顛覆性、原始性創新做好提前布局和持續投入,大力培育重大創新項目,為加快推動航天強國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這讓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曉寧感到重任在肩。作為致力于成為基礎設施領域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蘇交科以在役長大橋梁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為契機,將圍繞長大橋梁結構安全、長壽保障和健康運維三大重點任務,突破安全韌性增強、主跨跨徑提升、服役性能長期保持、健康狀態靶向診治四大關鍵核心技術,打造長大橋梁原創性理論和變革性技術策源地。
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強化創新平臺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四個面向”,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著力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凸顯了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院長楊桂山深感使命如磐。他表示,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分院將以中科院與江蘇省第六輪戰略合作協議簽署為新起點,不斷深化院地科技創新合作,集聚力量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在空間天文探測、水土資源合理利用與環境治理修復以及納米科技、生物醫學與高端醫療器械等前沿技術領域不斷產出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加快推動高效低碳燃氣輪機、納米真空互聯實驗、信息高鐵、開源軟件供應鏈、空間天文探測與運控實驗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高水平建設國科大南京學院,協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先行示范基地建設,聚力打造學科集群、要素集中、空間集聚的中科院南京麒麟創新高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中科院南京分院的智慧和力量。
“總書記的講話催人奮進、鼓舞人心,我們將牢牢把握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長王愿華表示,將緊扣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標追求,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推進,只爭朝夕抓創新、擔當作為促創新,持續夯實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培育創新企業集群、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力爭在更多領域率先探索、謀求突破、作出示范,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的重要指示為我們指明了新征程上奮進的方向。”江蘇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主任戴力新說,強化創新要素統籌共享,將創新要素資源深度融合共享,充分釋放價值是科技自立自強的重點。“我們堅持扮好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探路者’的角色,將科技人才、科技基礎設施、大型科學儀器與金融創投等資源結合,通過技術轉移路徑和手段加強創新源頭與需求端緊密聯系,高效應答產業和企業創新需求。”戴力新表示,接下來,將持續加強科學儀器設施、種質資源、工程文獻、生物樣本以及科學數據等基礎科技資源統籌集成、開放共享,通過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推動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更好地服務于科技自立自強。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宣 蔡姝雯 楊頻萍 程曉琳 葉真 統稿/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