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南沿江城際江陰站站房。 通訊員 趙應強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邵丹 攝
習近平總書記5日下午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求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引發代表委員和各界干部群眾熱烈反響。
如何理解“首要任務”
“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發展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精心繪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鎮江圖景,以實干實績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多作貢獻。”全國人大代表、鎮江市市長徐曙海說。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徐曙海看來,這個“首要任務”,是把高質量發展放在現代化建設新坐標系中審視,是具有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戰略性,因為新時代發展中的矛盾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全局性,因為高質量發展不只是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長遠性,因為高質量發展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
“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民建、工商聯界別委員聯組會,我在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倍感振奮也倍添責任!”全國政協委員、省工商聯主席劉聰表示,將團結帶領江蘇廣大民營經濟人士拿出“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作風,為江蘇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積極發揮民營企業在穩定增長、促進產業變革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實業、做精主業,努力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發揮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推動質量效率變革中的重要作用,聚焦關鍵領域、關鍵技術、關鍵環節,走好“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智改數轉”提升之路;發揮民營企業在吸納就業、改善和保障民生,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貫徹必須“完整準確全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方向更加明確、任務更加明晰。”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沈劍榮表示,全省發展改革系統將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首要任務”這個重大論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積極搶抓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新賽道,奮力推動“數字融合第一省”建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高質量研究謀劃促進共同富裕政策舉措。大力弘揚“四敢”精神,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奮力推動江蘇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深切感受到總書記對江蘇關懷之深、期望之重。”全國人大代表,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國梁表示,將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在守住耕地紅線和生態底線的前提下,優化資源要素配置,以實體經濟為重點,確保重大項目特別是科技創新項目“應保盡保”;塑造全域一體、優勢互補的高品質省域國土空間格局,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切實推動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為全省“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作出貢獻。
必須更好統籌“質與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增強質量意識,視質量為生命,以高質量為追求。
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一部分,蘇州市吳江區委書記李銘說,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好內涵式、集約化發展道路。同時,聚焦“更好統籌”,綱舉目張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發揮民營經濟優勢,做強實體經濟,建設好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江蘇省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創新中心、示范區吳江算力調度中心等平臺,全力打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實踐地、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世界級水鄉人居典范的樣板區。
淮安市淮安區委書記顏復表示,淮安區將踐行總書記“把周總理的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征意義”的殷殷囑托再出發,始終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加速構建富有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將以高質量的重特大項目引領經濟增長,始終把重特大項目作為穩增長的“壓艙石”。深入實施“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在合理增加標準農田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優質特色產業,力爭新建、提升高標準農田9.4萬畝,大力發展芡實、富硒米、杞柳等特色產業。
必須深化改革開放
總書記指出,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對照總書記要求,無錫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建平坦言,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還不牢固,產業質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將“全域功能區改革”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從高級產業集群建設、高品質城市建設、高水平民生保障等方面入手,構建“功能區+行政區”一體運轉、各有側重、分工協作的工作格局。
改革破阻力,開放添活力,兩者均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我們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創新,持續優化服務,促進江蘇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南京海關關長吳海平表示,南京海關將積極用好高新技術貨物一體化布控查驗、“鐵路快速通關”等新模式,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擴大“離港確認”等改革,暢通國內大循環;同時緊扣“智慧化”這一關鍵,重點探索“智慧綜保區”建設,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維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支持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必須增強群眾“三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總書記始終對百姓冷暖牽掛于心,“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業,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連著宏觀經濟。近年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疫情影響,作為全國縣域經濟領頭羊的昆山,始終把穩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通過跨區域勞務合作、技術技能培訓、建成全省首個線上線下一體化零工市場等措施,努力打造勞動者就業創業首選城市。昆山市市長陳麗艷告訴記者,新年伊始,昆山又出臺了20條穩崗促產政策,并在春節后上班第一天舉辦就業促進春風行動暨江蘇“點對點”返崗復工活動。“我們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充分發揮政府促進、市場調節作用,大力推進‘就業促進’暖民心行動,更好地讓人民群眾安其崗、樂其業,在共同奮斗中實現共同富裕。”
8年前,淮安市淮安區車橋鎮豐年村還是省定經濟薄弱村,這幾年,通過施行土地流轉改革、糧食生產機械化、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舉措,村民日子越過越美,豐年村年年“迎豐收”。踏步新征程,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豐年村黨總支書記盧攀峰也肩負起新的使命,“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尤其脫貧奔小康后,村民們的新訴求、新期待日趨多元,村兩委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期待著,不斷把鄉村振興的發展成果,轉化為村民的美好生活。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杭春燕 王夢然 許海燕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