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縣安峰山水庫上游協鑫光伏電力有限公司漁光互補項目區。邵光明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驚蟄時節,春氣萌動,萬物生發。
全國兩會時間,從北京傳來的春消息鼓舞人心,催人奮進。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總書記要求江蘇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總書記對江蘇寄予厚望,殷殷囑托飽含深情,激勵著江蘇兒女奮發有為,在廣袤田野上更加辛勤耕耘,用智慧和汗水續寫豐收的詩行。
糧食安全,扛起使命擔當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江蘇糧食總產連續9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去年首次突破750億斤,創歷史新高。江蘇兒女不懈耕耘、接續奮斗,用一個又一個豐收展現“中國碗裝滿中國糧”的底氣和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
“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堅決扛起糧食大省的政治擔當,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深挖糧食穩產增產潛力,努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更多江蘇力量。”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負責人杜永林表示,“我們將持續用力抓牢抓穩糧食生產,深化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組織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加快建設5000萬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統籌抓好種業振興、農業科技創新推廣、農機化等重點工作,培強壯大優質糧油省級重點鏈。”
“這麥苗剛發棵就這么壯?”明媚春日,在睢寧縣慶安鎮一處試驗田中,當地前來觀摩的種糧大戶們大開眼界。去年10月播種時,這里使用了裝有“北斗”導航系統的耕播機,如今麥苗明顯比普通田里的更壯實。睢寧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韓超表示,作為全國糧食大縣,睢寧將牢記總書記囑托,以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作為抓手,立足糧食產業升級,全域開展“六強六化”行動,重點推進草莓、西(甜)瓜、睢寧白山羊等種苗繁育基地提檔升級,同時做好農業產業“土特產”文章,加快50個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睢寧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
“總書記的話,讓我們更有干勁加速推動形成更多經驗示范。”站在田埂上,吳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袁君說。始終堅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吳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耕地保護、地力提升、高效節水灌溉為重點,累計完成近6000畝農田的高標準改造,核心區內高標準農田比例達100%。接下來,園區計劃用三年時間對核心區約3000畝農田進行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并以建設水稻“無人農場”示范基地等為重點,形成體系化水稻智慧農業應用成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更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示范。
產業振興,促進融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總書記關于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講話,讓我們工作隊和鄉村振興戰線上的基層干群倍感振奮。”3月6日,正在外進行鄉村振興考察學習的省委駐新沂市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陳剛說。新沂把發展鄉村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圍繞做大做強“優質糧油、綠色果蔬、生態養殖、花卉苗木”四大產業集群,選準發展方向和重點,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推動鄉村生態旅游,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的現代鄉村產業正加快構建。
暖陽和煦,南通市崇川區陳橋街道育愛村400畝葡萄種植基地里,果農忙著鋤草修枝。葡萄匠人家庭農場農場主傅昭賀滿面春風, 22畝葡萄大棚畝均產出已突破10萬元。“今年要大干一場,打開網絡銷售渠道,讓精品葡萄賣向全國市場。還要結對學校、企業、社區,舉辦文旅活動,進軍文旅市場。”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江蘇農業工作者更加堅信農業產業鏈延伸拓展,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更加堅定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是全國知名的水蜜桃之鄉。黨的十八大以來,陽山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走出一條產業升級發展的“新桃路”。“陽山扎實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現代鄉村富民產業,讓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陽山鎮農業服務科科長金唯新說,堅持“農”字當頭,陽山將不斷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不僅要用“大農業”帶動“大旅游”,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豐收,而且要打出“科技+人才”組合拳,推動桃產業向更高標準、更高品質發展,有效延伸產業鏈經濟。
宜居宜業,建設和美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優化鎮村布局規劃,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為江蘇落實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做好鄉村建設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路宏偉說。
全省住建部門將樹牢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鮮明導向,聚焦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一目標,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鄉村建設新實踐,高水平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方面,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農房安全和品質提升精準發力,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消險解危、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和老舊農房改造改善,2023年改善農村住房條件10萬戶左右。另一方面,推動特色田園鄉村從“點”向“面”延伸拓展,2023年創建130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培育形成一批融山水、田園、產業、鄉愁于一體的特色田園鄉村示范區。
走進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牛角村,民居錯落有致,彩虹路蜿蜒而過,一步一景。“在全省率先開展建設用地指標組合流轉試點,規劃空間規模指標用于保障9個小城市建設。宿豫新莊、泗陽穿城全域綜合整治納入國家試點名單,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村鎮規劃處處長吳晶良介紹。
環境是鄉村的“底色”,美麗鄉村應是顏值氣質兼修。走進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蘇莊村,新一輪人居環境整治如火如荼。蘇莊村黨總支書記孫慧明介紹,當前,蘇莊村通過全員參與、全力整治、全域管護,村莊“顏值”有效提升,群眾參與感和滿意度與日俱增。接下來,蘇莊將借助“堰”上小院星級評選、閑置村舍盤活,建設一批共享菜園,扮靚沿河步道景觀,積極打造“顏值+內涵”雙提升的和美鄉村。
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所長李愛宏說,這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路徑。
李愛宏表示,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對糧食安全、農業發展的關鍵支撐。這些年,江蘇里下河農科所不斷升級農業“芯片”,持續攻關種源“卡脖子”技術,除推出“揚麥33”“揚麥39”等抗病高產小麥品種外,還研發“金香玉1號”等優良品種,其培育的雜交稻組合獲得隆平高科、金色農華等種業巨頭青睞,被列為戰略合作品種。
2019年,以第三輪省農村改革試驗區為抓手,鹽城針對土地細碎化問題,以保障土地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為切入口,在全國率先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2021年,鹽城以整市為單位獲批農業農村部“‘小田變大田’,探索承包地‘三權分置’實現路徑”以項目制拓展農村改革試驗任務,全國唯一。當年,“小田變大田”入選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典型案例。截至目前,鹽城全市已有36個鎮134個村實施了“小田變大田”改革,涉及承包地面積50.27萬畝。這項改革經驗被寫入省委一號文件,并被中央一號文件吸收。如今,鹽城正全面推廣“小田變大田”改革成果,探索“小田變大田”+鄉村產業、鄉村治理、鄉村建設等綜合改革模式,繼續為全省、全國探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強調,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一直以來我都堅持以行政村為單位、‘村兩委’領辦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共同致富。”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研究員趙亞夫說,以戴莊村為例,村黨委直接領導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統一服務,并把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留給農民,用提留的公積金為村民辦事,促進了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雙增長”。如今“戴莊經驗”在全省各地開花結果,下一步可以從行政村擴展到鄉鎮。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在春天里播種希望,在田野上書寫華章,敢于創新、勇于拼搏的江蘇人,正全力以赴,答好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的新時代答卷。
本報記者 集體采寫
參與采寫:顏穎 王建朋 白雪 周成瑜 史偉 錢飛 盧佳樂 楊琦 賁騰 魏琳 李鑫津
統稿: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