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其中,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目標被設定在5%左右。這是一個穩健有力的年度增長目標,兼顧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也充分考慮到了國內依然存在的三重壓力和復雜嚴峻的外部經濟環境。
2022年,我國經濟受新冠疫情散發多發等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全年經濟取得3%的增長實屬來之不易,這再次證明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今年,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是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將全年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是推動我國經濟回歸正常合理區間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好局起好步的要求。同時,統籌推進擴大就業、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風險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特別是對擴大就業而言,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能充分兼顧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為改善民生和創造美好生活提供根本保障。
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是我國經濟潛力能夠支撐的,是一個較為穩健有力的目標,能更好地兼顧“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有利于引導全社會更加注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這一目標不僅體現了發展,更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速,需要我們十四億多人堅定信心,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團結奮斗、攻堅克難,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穩健實現預期目標,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央廣網特約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于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