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交匯處,日新月異看江蘇。
大運河與長江在江蘇交匯。江蘇也成為同時擁有長江文化和大運河文化資源的省份。從古至今,這處“黃金十字”都是國家大動脈的重要節點,是關系國家穩定、經濟繁榮、南北暢通的“國之大者”。
從今天起,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千問千尋大運河》欄目推出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江河交匯”,帶您探尋中國式現代化在江蘇大地上可觀可感的壯麗新圖景。
記者: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鎮江的京杭大運河上一處江河交匯點,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小京口”。今天我們邀請到了鎮江市長江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的錢興副教授。
錢老師您好。
鎮江市長江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錢興:你好。
記者:錢老師,我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里面就寫到了: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您可不可以給我們說一說,這個“京口”“瓜洲”和“江河交匯處”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錢興:好的。《泊船瓜洲》這首詩一般認為是王安石55歲的時候寫的。當年他再度拜相,從南京出發,在鎮江京口小住,坐船經過長江到了對岸的揚州瓜洲古渡,寫下了這首《泊船瓜洲》。《泊船瓜洲》里提到的“京口”是鎮江的古地名,宋代的時候,鎮江運河的入江口有大京口和小京口,對岸的瓜洲古渡就是邗溝的入江口。所以這個時期,是鎮江的大運河的入江口和邗溝的入江口距離最短的一個時期,所以京口瓜洲一線構成了古代長江與大運河十字交匯的黃金水道。現在北移的長江主航道仍然是水上交通干道,事關國運。
記者:現在,錢老師帶我登上了游船,領略一下江河交匯地帶的美麗風光。
錢興:今天的天氣特別好。
記者:是啊,這陽光照得水面也是波光粼粼的。錢老師,那是什么山?
錢興:這就是著名的北固山。在鎮江,江河交匯地帶是歷史文化資源特別豐富的一個區域。除了我們剛才看到的北固山,還有著名的金山、焦山,都在這片區域。看似波光粼粼的水面,風景非常優美,其實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重大的軍事和政治事件。比如說,1949年百萬雄師過長江,在鎮江城的登陸點就在我們不遠處的水面;還有后來“炮轟紫石英號”事件也是發生在鎮江的江面上,從此結束了英國軍艦在長江橫行百年的歷史。
記者:下了游船,我們來到了岸邊的西津渡。這兒是鎮江的運河文化地標,也是一處網紅打卡點。我聽說今年春節的游客就多達13萬人次。錢老師,您也給我們說說這兒吧?
錢興:好的。西津渡是長江南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港口。在古代,南來北往的人們從運河過長江,大部分都要在這里下船。所以這里的文物古跡非常多,有“中國古渡博物館”之美譽。
記者:我們已經看過了“京口”的前世今生,那么如今的瓜洲又是什么樣呢?我們邀請到了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杰,來帶我們瞧一瞧,為我們說一說。黃院長您好!
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杰:你好。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是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產點之一的伊婁運河(也稱瓜洲運河)所在地。由于伊婁運河的開挖,使瓜洲成為自唐代以來最重要的漕運和鹽運的樞紐。
黃杰:今天的瓜洲擁有長江中下游最完整的濱江濕地,當地正在通過古街老巷的保護更新以及數字再現工程,來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瓜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也是參考了運河三灣的打造經驗。馬上我就帶你去三灣看看那里的變化。
記者: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三灣。黃院長剛剛告訴我,這兒可是古運河重生的經典案例。那為什么這么說呢,黃院長?
黃杰:我們看到今天的三灣是國家AAAA級景區,但是在大運河申遺成功之前,這里遍布著化工廠、農藥廠、牛仔布廠,還有成片的棚戶區。大運河申遺成功之后,揚州市委市政府就把運河三灣作為環境整治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節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選址、建設,應該說給古運河三灣帶來了新生。運河三灣的改造對于提升揚州城市的品位、豐富城市片區的功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可以這樣說,古運河為揚州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滋養。
記者:長江日夜奔騰,運河川流不息。大江大河的交匯處,積淀了千年文脈,煥發著時代生機。這里還有太多的故事等著我們去發現。潤澤齊魯與京津,江河水如何“水往高處流”呢?那就要去南水北調工程尋找答案。
請您關注下一期千問千尋大運河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指導單位: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總指導:雙傳學 顧雷鳴
總策劃:高坡
監制:潘青松 田梅 薛穎旦
統籌:王宏偉 唐澄
文案:華夏 丁叮
攝像:王悅謀 周天琦
剪輯:王悅謀
包裝:陶蓉
主持人:宗祺
翻譯:劉瀏
檢校:金勇
鳴謝:揚州市委宣傳部 鎮江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