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64年出版的《內蒙古日報》上,曾刊登過這樣一條“新聞”——
一位內蒙古呼倫貝爾的牧民用蒙古文寫了一封信給江蘇南京廣播器材廠,要購買一臺熊貓牌收音機。并不生產收音機的南京廣播器材廠指定專人,從翻譯信件、聯系生產廠家,到選擇托運方式,歷時半年,幾經輾轉終于將收音機送到了2500公里之外的呼倫貝爾草原。
這則在那個年代極具傳奇色彩的報道立即引燃了記者的好奇心:今天,當我們行進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時,內蒙古和江蘇之間又在續寫著什么樣的故事?
今天,內蒙古日報“草原全媒”客戶端和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把采訪到的點點滴滴呈現出來,獻給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殷殷囑托中,
遼闊草原與江淮大地握緊了手
新時代10年,神州大地波瀾壯闊、氣象萬千!
新時代的內蒙古,全力推動五大任務見行見效,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新時代的江蘇,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自覺肩負起走在前列的使命,扛起先行者的擔當……
一個是邊疆地區,一個是沿海強省,經濟類型和發展程度不盡相同,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理念:高質量發展。
這理念,來自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兩次到內蒙古考察,連續五年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為內蒙古量身定制了戰略定位和行動綱領,強調要努力探索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兩次到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三次赴江蘇考察調研,要求江蘇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5年前的這一天,一份囑托永遠銘刻心間——
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
5年后的這一天,這份囑托更是重任在肩——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殷殷囑托、眷眷深情,讓內蒙古、江蘇兩地暖流激蕩、豪情迸發,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遼闊草原和江淮大地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鏡頭一
遼闊草原上的江蘇“手筆”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有一個蒙蘇經濟開發區。可以說,這個園區,是內蒙古與江蘇攜手高質量發展的見證。
遠景動力技術(鄂爾多斯市)有限公司
內蒙古牢記總書記囑托,向“綠”而行,向“新”出發。充足的“風”“光”資源優勢,也吸引了江蘇企業紛紛落戶。2020年,遠景科技集團落戶伊金霍洛旗,成立了遠景動力技術(鄂爾多斯市)有限公司,并于當年年底啟動建設遠景鄂爾多斯現代能源裝備產業園,打造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
內蒙古科試防爆車輛有限公司是常州科試集團全資子公司,入駐蒙蘇經濟開發區,于2019年12月建成投產。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曉威說:“我們江蘇企業在內蒙古能夠快速、穩定地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很感謝當地政府給予企業的政策支持。”
提到來內蒙古發展的感受,鄂爾多斯市揚子中天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蔣濤給出了相似的答案。他說:“政府提供專人對入園企業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幫我們解決問題,使企業在前期成立和運營時少走了很多彎路。”這家公司由江蘇省3家企業共同出資組建,工廠完全建成后將實現年產20000噸FFS工業重包裝膜,成為西北地區較大的FFS膜供應商。
鏡頭二
江淮大地上的內蒙古力量
遼闊草原、千里錦繡,有江蘇企業“馳騁”的沃土;長江之畔、黃海之濱,有內蒙古企業家“翱翔”的空間。
坐落于江蘇省無錫新吳區的隆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太陽能光伏新能源產業的企業。雖是一家江蘇企業,卻被一根“絲線”與內蒙古緊緊聯系起來。公司董事長楊朝輝是內蒙古呼倫貝爾人,因為讀書來到無錫,畢業后在此創業。他說:“我當時被無錫很深厚的工商文化底蘊所吸引,而且無錫是創新創業的熱土。內蒙古是我的第一故鄉,江蘇是我的第二故鄉,我也很想在第一故鄉和第二故鄉之間搭建一個合作溝通的橋梁。”
同樣在無錫扎根的內蒙古姑娘薩日娜,是無錫寶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全資子公司的副總經理。她說:“內蒙古是我們企業非常重要的市場,我和客戶交流很通暢,這也是內蒙古人在江蘇的一大優勢。”
作為一家來自內蒙古的乳業龍頭企業,伊利集團很早便將目光投向江蘇市場,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數據顯示:伊利集團近年來在江蘇省累計投資近15億元,設有生產工廠1座、牧場3座、銷售型分公司2個、辦事處1個,截至目前累計產值達134.45億元。
伊利蘇州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化驗員正在工作。
鏡頭三
中歐班列里的“不解之緣”
一份情誼銘記于心,條條班列聯結兩地。
早在2013年9月,江蘇蘇州就已開通了經滿洲里口岸出境到波蘭等國家的中歐班列。中歐班列貨運產品十分豐富,包括了機械產品、洗衣機、汽車配件、電子產品、服裝等。
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
滿載著貨物的中歐班列從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出發,經滿洲里鐵路口岸和二連浩特鐵路口岸,讓“中國制造”從這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近3年,江蘇省始發經滿洲里鐵路口岸出境的中歐班列穩中提速。2020年至2022年,在疫情大環境下,從江蘇出發的中歐班列平穩運行,年開行量均超過250列。“中國制造”乘上中歐班列通往歐洲大陸,行程從近10天縮短至6至7天。
鏡頭四
全國兩會上的“雙向奔赴”
2023全國兩會正在召開。
學習了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現場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內蒙古和江蘇兩地代表、委員深受鼓舞、信心滿懷。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龔明珠說,學習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他感受最深的就是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未來內蒙古和江蘇兩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邵丹薇,曾多次前往內蒙古考察。在她看來,未來江蘇和內蒙古會有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
萬物生長,春潮澎湃,正是揚帆遠航時。
當“風酥雨膩江南春”遇上“風吹草低見牛羊”,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還會激發出怎樣的火花?
我們期待著更加精彩的答案。
后記
1964年那篇報道中的“主角”如今有了怎樣的變化?兩地記者們也在采訪中找到了答案。
當年的呼倫貝爾盟新巴爾虎右旗寶格達烏拉蘇木(現名為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寶格德烏拉蘇木),已不再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里的人們早已過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寶格德烏拉蘇木達賚嘎查牧民都古爾道爾吉說,現在他家有400多只羊、70多頭牛,每年的收入都在20萬元以上,家里有3輛汽車,還在鎮上買了樓房。牧民們的牧業生產從糞便清理、日常管理,到打草、捆草、運草都實現了機械化。
牧民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江蘇人民的熱情與友善他們一直記在心里。
在呼倫貝爾,牧民家也通上了網絡。
當年的南京無線電廠,已更名為熊貓電子集團公司。如今的“南京熊貓”不僅賦能城市軌道交通業,還在智慧城市、智慧園區等更多領域,走出了一條越發寬廣的數字經濟之路。
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牧民朋友當年所購買的熊貓608—2A型琴鍵式直流收音機,正是公司前身南京無線電廠所生產。”談到那段往事,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易國富感慨不已,“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熊貓’收音機能走進草原,為內蒙古的牧民朋友帶來最新的政策消息,這讓我們‘熊貓’人感到非常自豪。”他希望今后能有機會與內蒙古地區加強交流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在數字城市建設、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等方面實現共贏發展,再續這份情緣。
新華日報
監制:潘青松 田梅 朱威
記者:紀樹霞 呂鑫
攝像:周天琦 曹陽
內蒙古日報
監制:戴宏 趙靜
文案|新媒體呈現:李超然
記者:王麗紅 李玉琢 郝雪蓮
攝像:賈奕村 李新軍
于濤 馬建荃
鳴謝:內蒙古呼倫貝爾市
新巴爾虎右旗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