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文化家園”建得更好
講述人: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qū)峰江街道蔣僧橋村黨總支書記 孫曉春
夜幕降臨,隨著歡快的音樂聲響起,位于臺州市路橋區(qū)峰江街道的蔣僧橋村文化禮堂,迎來了熱鬧時光。星火廣場上,大家伴著音樂跳起廣場舞;農家書屋中,村民在認真閱讀……
誰能想到,幾年前的蔣僧橋村還是另一番模樣。村民們關起門來各過各的,全村總是冷冷清清、缺乏活力。經過幾輪“頭腦風暴”,村“兩委”班子一致決定,引進文化體育項目,讓村莊活起來、旺起來。定好方向,大家說干就干。我們引進峰江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打造南村書院和星火廣場;農家書屋、足球場、游泳池等公共文化空間逐步建成,“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從夢想變?yōu)楝F實。抱怨聲少了,歡笑聲多了。
2022年7月17日,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zhèn)搬東社區(qū)農家書屋正在舉行書法公益課堂。徐慧攝/光明圖片
1月30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永和鄉(xiāng)松坳村的孩子們在村農家書屋看書。新華社發(fā)
最近,我在工作中發(fā)現,大家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訴求越發(fā)個性化。例如,農家書屋雖有藏書一萬多冊,但仍無法滿足村民們新的需求。前不久有個“小書蟲”跑來問我,能否請他喜歡的作家來做講座;有位剛退休的大姐想學書法,前來咨詢有沒有這樣的興趣小組……群眾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促使我們不斷探索怎樣為大家提供更高質量的文化生活。我想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今后如何把相關要求進一步落到實處,把咱農村人的“文化家園”建得更好?
(光明日報記者張云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3年03月11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