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7日報道(文/宋宇)“中老泰鐵路項目讓東盟國家能夠親身體驗中國式現代化?!碧﹪┲小耙粠б宦贰毖芯恐行闹魅瓮悺づ钗膛恋先涨敖邮鼙緢笥浾邔TL時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為東盟國家提供了發展的新思路。
中國式現代化“看得見摸得著”
談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曾長期在中國留學、親歷中國快速發展的威倫說,這是中國探索出的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之路,中國式現代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經驗,“未來中老泰高鐵(全面)聯通,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在東盟的實踐”。
目前,中老鐵路已經開通。威倫說,中國領導人用“山不再高、路不再長”來形容中老鐵路,這條鐵路為老撾提供了一條連接世界的陸上交通通道,讓老撾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在新冠疫情期間仍保持對華貿易增長。
根據最新數據,已運營15個月的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顯現,開行數量從日均2列增加到12列,貨物品名從開通初期的100余種拓展到2000余種。進入2023年,中老鐵路國際聯運貨運量大幅提升,境內外運輸需求旺盛。截至2月22日,該鐵路出境、入境貨運量分別同比增長91%、496%。
今年2月,“中老泰”全程鐵路運輸往返班列成功首發,相較以往鐵路加公路分段運輸的模式不僅縮短了運輸時間,還大幅降低運輸成本。威倫說,未來中老泰高鐵的聯通將使泰國和周邊貨物得以更便捷地進入中國,為鐵路沿線地區帶來發展與活力。
“經貿發展、生活便利、幸福感和獲得感提升,這就是東盟國家看得見、摸得著的中國式現代化?!蓖愓f。
“一條屬于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回憶起2019年赴中國參加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情景,威倫說,他始終記得中方提出的“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主張。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多元文明發展的體現,現代化本來就應該依托于文化承載下的社會認知,并沒有統一的標準與答案。
“西方國家有基于自身文明的現代化,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政治經濟大國,必定會有一條屬于自己的現代化道路?!蓖愊蛴浾呒殧抵袊诠伯a黨的領導下穩步走向偉大復興的一系列成就:對外改革開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辦2008年奧運會,這些國際活動極大助推全球化發展;對內進行一系列經濟社會改革,包括消除絕對貧困、推動鄉村振興等,幫助全體中國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提到中方的“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等,威倫說,這些思想現已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基石,“這都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理念”。
威倫說,東盟國家在二戰后由于經濟政治軍事等因素,受西方影響較深,特別是西方有計劃的意識形態輸出導致東盟國家普遍模仿西方現代化,但隨著資源枯竭、產業升級改造受阻,西方式現代化短暫的繁榮在東盟國家越來越難以維持。
威倫認為,很多國家的現代化多多少少有西方現代化的表象,但其本質完全不相同,這體現在是否對西方現代化內核的認同上。在他看來,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同樣推崇以人為本的思想,這與西方現代化的內核不同。
“中國式現代化實際上給東盟國家提供了新的思路?!蓖愓f,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存在于中國,這一思想在東盟國家也已深入人心。
西方式現代化被多重美化
當下,西方現代化仍占主流。威倫認為,西方領先的科學技術、經濟軍事霸權造就了它們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但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其中也包含著被動的接受和無奈的裹挾。即便從民主、自由、人權、環保等方面進行了多重美化,西方式現代化的底層思維仍是極度的利己主義式現代化,從資本積累階段到經濟騰飛階段伴隨著保護主義、軍事霸權,這是發展中國家無法復制的。
他強調,中國的崛起,特別是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就,讓世界看到了現代化發展的不同路徑。威倫說,中國式現代化實質上是人民至上的現代化,是建立在人民生活水平、權益保障不斷提高和完善基礎上的現代化。“這與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有明確的不同?!彼f,“西方現代化的以人為本只是一句口號,而中國是真正落到了實處。”
在威倫眼中,中國在擺脫貧困方面的努力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國的精準扶貧不僅保障了14億人的基本人權,推動區域實現均衡穩定發展,也為人類社會發展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讓人類社會擺脫零和思維的蠻荒發展時期,進入一個互利共贏的文明時代。”威倫說。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威倫認為,“政通人和”是中泰兩國在“一帶一路”十年里取得的最大成就。展望未來,威倫認為,中泰兩國應加強在區域和全球問題上的深度合作,建立高質量多渠道的溝通合作平臺,共同維護亞太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