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季度多項經濟數據的陸續發布,2023年,中國經濟在開局之季再次展現出整體向好的發展趨勢。中國經濟一季度的良好表現,也為世界注入著不可或缺的“中國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下調全球經濟和發達經濟體增速預期,但對2023年中國經濟的增速預測仍保持為5.2%,并稱中國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表示,今年全球經濟整體疲軟,但中國經濟將是個“例外”。
中國經濟表現的“例外”,其實并不“意外”。從新年一開始,我們就見證了中國經濟復蘇回暖的活力和韌勁。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強調,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中國人始終堅信,奮斗創造奇跡。一開年,各行各業搶先機、拼經濟,中國處處迸發蓬勃生機,呈現出向“新”出發的全新狀態,中國經濟多領域表現出強勁上揚的“好勢頭”。
中國經濟“好勢頭”是給力政策托舉起來的。今年以來,一攬子穩經濟政策和接續政策不斷發力,為各行各業復蘇回暖注入堅強內動力。譬如,針對中小微企業這一市場最具活力的重要分子面臨的各類難題,多項減稅降費政策延續,鼓勵消費新措施接力推出,市場需求逐步恢復,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滿血復活”,呈現新氣象。放眼各地,紛紛推出真招實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強制度機制為民企保駕護航,一攬子助企惠民紓困“政策包”實打實惠企、心貼心服務,激活了中國經濟澎湃動能。
中國經濟“好勢頭”是“拼”出來的。今年以來,政策牽引,基層奔跑,一幕一幕向“新”出發的場景,濃縮著中國經濟的無窮動力。春節期間“人從眾”,國內旅游、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電影票房蹭蹭往上漲,春潮澎湃的“春節經濟”,升騰萬千氣象。各地乘勢而上,從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到中西部地區,一場場由各地政府牽頭組織的包機出海搶訂單行動陸續展開,外貿行業拼盡全力搶回“失去的時間”。全國兩會后,多地省委書記率隊“串門”,與兄弟省交流的話題,始終離不開“經濟”關鍵詞……從政府到企業,從城市到鄉村,從工廠到田間,人們鉚足干勁向著新目標,揚帆再出發。可以看出,今年以來,正是因為各地各部門拿出“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干勁,才托舉起了一季度中國經濟的“例外”。
中國經濟“好勢頭”是開放打開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中國不斷打開開放的大門,世界更加看好中國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無論是近期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紛紛訪華,大國外交涌動“春之潮”,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智慧“活水”,還是今年來跨國企業高管“扎堆”來華,活躍在各大經貿論壇、工廠園區,在一次次洽談中打開合作機遇;不論是在消博會等世界舞臺上,參展商簽約成果豐碩,還是即將舉行的第133屆廣交會全面恢復線下展,來自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采購商將參加線下線上展……都反映出世界看好中國經濟,希望與中國經濟同成長共發展的強烈愿望。顯然,在新征程上,中國經濟的“避風港”“穩定器”作用持續彰顯。
從“忙”到“旺”,付出的智慧和汗水,正化為一項項堅實的成果。放眼望去,科技創新成果豐碩、重大工程捷報頻傳、春耕生產有條不紊,如今的中國大地孕育著無限可能,也愈發成為世界經濟“轉身”的重要目的地。中國市場與世界經濟“雙向奔赴”,世界經濟復蘇回暖更有持久動力和可靠保障。攜手“眾行”,一扇扇“機遇大門”正在廣闊打開。(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