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看,這是江河湖海“繪畫”的詩意濕地

鹽城條子泥濕地晨曦 作者 孫明

鹽城條子泥濕地晨曦 作者 孫明

黃海南部,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輻射狀沙洲群。沙脊為扇骨,沙槽作折痕,拼成巨大的海上折扇,傾斜著沒入黃海的浪濤里。潮汐起落,如揮毫潑墨,在滄海與大地間“繪”出萬千生靈。

麋鹿奔歡,鶴舞長空,勺嘴鷸在淺灘駐停,黑臉琵鷺在霞光里集聚……一望無際的濕地灘涂,約數百萬計的遷徙候鳥,共同孕育出中國第一個海洋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也讓江蘇擁有了閃耀國際的“生態名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展現中國推進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4月21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江蘇、遼寧、黑龍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北、湖南、海南、寧夏等地網信辦主辦,鹽城市委網信辦、中國江蘇網承辦的“生物多樣性之美——‘濕’意盎然的生態答卷”網上主題宣傳在2023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平行論壇——2023紫金網絡傳播創新峰會暨大運河文化傳播論壇上正式啟動。這讓江蘇濕地引來全國媒體的關注。

連云港三洋港濕地 作者 王統庠

連云港三洋港濕地 作者 王統庠

江蘇,與江河湖海相伴共生。這里地處東部沿海,位于長江、淮河兩大流域下游,境內河渠縱橫,湖泊眾多,沿海灘涂遼闊,濕地資源及類型極為豐富,濕地面積約300萬公頃,相當于全省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濕地大省。

南京《幕燕濱江》 作者 金洪源

南京《幕燕濱江》 作者 金洪源

泰州興化《春到水鄉》 作者 顧曉中

泰州興化《春到水鄉》 作者 顧曉中

春和景明,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關鍵樞紐上的江蘇濕地公園與保護區里,一派和諧自在。南京長江新濟洲,一批批候鳥翩躚北飛,留下滿池盼歸碧水;興化里下河,數千只白琵鷺嬉戲展翅,成群游弋于春色之上;連云港海州灣,萬只反嘴鷸闖進春的鏡頭,休憩游戲時自成詩畫中景……珍稀候鳥們用翅膀為江蘇各片濕地“投票”,成為江蘇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的生動寫照。

連云港市贛榆區《鳥浪》 作者 宋志剛

連云港市贛榆區《鳥浪》 作者 宋志剛

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守住濕地生態安全邊界,為子孫后代留下大美濕地,這已經成為江蘇8500萬人民的共同目標。“濕地是我省最典型的生態系統、最寶貴的生態資源。全省林業系統積極探索,在全國率先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濕地保護實踐。”江蘇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率先將自然濕地保護率作為基層黨委政府工作考核指標;率先實行濕地公園建設“回頭看”、對國家濕地公園申報實行晉升制;率先開展小微濕地和鄉村濕地建設;率先建立省級重要濕地年度遙感督查機制;率先建成全省濕地生態系統動態監測體系;率先廣泛建設濕地保護小區……不斷完善全省濕地保護體系,提升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精準開展退化濕地修復治理,推進全省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

泗洪洪澤湖《濕地迷宮》 作者 石浩

泗洪洪澤湖《濕地迷宮》 作者 石浩

泗洪洪澤湖濕地,斑嘴鴨、綠頭鴨自由游憩,它們第一時間感受到了這里悄無聲息的變化,昔日一眼望不到頭的圍壩圍網被旖旎的風景取代,一汪清水隨風來。蘇州太湖濕地,大面積圍網養殖銷聲匿跡,悠悠太湖水見證滄海桑田,如今亦重新煥發勃勃生機。徐州潘安湖濕地,采煤塌陷后的瘡痍之地變為濕地公園,“湖闊景美、游人如織”的景象每日上演。

蘇州吳中區《蠡島夜色》 作者 金向東

蘇州吳中區《蠡島夜色》 作者 金向東

推進濕地保護,加強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把更多重要濕地納入自然保護地。近年來,江蘇省各地持續開展長江、太湖、洪澤湖、濱海等重要濕地區域退化濕地生態修復治理,重要河流、湖泊、濱海濕地面積逐步恢復,生物多樣性日益增加,濕地碳匯等生態服務功能顯著增強,濕地生態質量明顯改善。泗洪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修復案例入選“長江流域十大生態保護與修復案例”,南黃海灘涂濕地生態修復等案列入選“全球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長江、太湖、煤礦塌陷地等濕地生態修復成效獲得社會好評。

南通崇川區《五山濕地之晨》 作者 凌瑛

南通崇川區《五山濕地之晨》 作者 凌瑛

截至目前,江蘇全省保護自然濕地125.67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提至64.3%。現有濕地世界自然遺產地1處、國際重要濕地3處,建立國家和省級濕地公園76處、濕地保護小區671處。生物多樣性最豐富、自然景觀最優美、生態質量最優良、生態服務功能最強大的重要自然生態資源得到搶救性保護,覆蓋全省重要自然濕地的保護體系基本形成。

南京江寧區《觀花賞魚樂池湖》 作者 何小清

南京江寧區《觀花賞魚樂池湖》 作者 何小清

自然濕地保護體系逐漸完善,為全民共享綠色濕地空間打下堅實基礎。為讓人們在家門口享受生態福祉,江蘇積極推進小微濕地與鄉村濕地建設,2021年,全省各地結合資源現狀及實際需求,將小微濕地建設與水美鄉村、污染治理、棲息地修復、區域旅游等結合,有效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

常州天寧區《暢劃古運河》 作者 顧楓

常州天寧區《暢劃古運河》 作者 顧楓

從江南水鄉的槳聲欸乃到城郊鄉村濕地的自然野趣,從濱江公園的落日余暉到湖岸樹林的鳥兒啁啾,不少小而美的濕地逐漸回歸城市居民身邊,濕地保護日漸融入城市建設。

“濕地保護社會氛圍日益良好,各地濕地自然教育和科普宣教開展有聲有色,鹽城、常熟成功申報國際濕地城市,蘇州也榮獲‘生態中國濕地保護示范獎’,全省濕地生態質量逐步提升,濕地保護已蔚然成風。”江蘇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文中圖片均來自江蘇省林業局)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柏麗娟 通訊員 庹祖權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