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28日,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動靜推出特別策劃《從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看數字中國新未來》,聯動八大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所在的十省(市、區)媒體,聚焦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發展、成果經驗、優質案例,從數字經濟如何助推中國高質量發展,數實融合有何新招實招,數字產業集群如何在世界舞臺競技等側面,展望數字中國新未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2015年9月18日,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在貴州正式啟動。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圍繞數據資源管理與共享開放、數據中心整合、數據資源應用、數據要素流通、大數據產業集聚、大數據國際合作、大數據制度創新等七大主要任務開展系統性試驗,通過不斷總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最終形成試驗區的輻射帶動和示范引領效應。
2016年10月,第二批獲批建設國家級大數據綜試區的省份名單發布,包括兩個跨區域類綜試區(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四個區域示范類綜試區(上海、河南、重慶、沈陽),一個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試區(內蒙古)。
至此,包括先行先試的貴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在內,全國一共成立了八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將共同引領東部、中部、西部、東北等“四大板塊”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實現數據共享、區域內協同發展、加快產業轉型。
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
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位于貴州省貴陽市,計劃通過3至5年時間的探索,有效打破數據資源壁壘、強化基礎設施統籌,打造一批大數據先進產品,培育一批大數據骨干企業,建設一批大數據眾創空間,培養一批大數據產業人才,有效推動相關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發掘數據資源價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是貴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目標。努力將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成為全國數據匯聚應用新高地、綜合治理示范區、產業發展聚集區、創業創新首選地、政策創新先行區。
自2015年啟動建設以來,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增速連續7年全國第一;建成全國首個省級政務數據“一云一網一平臺”,省級政府電子服務能力綜合指數全國第一;獲批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是“東數西算”八大樞紐之一,貴州綜合算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貴陽貴安成為全球聚集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的地區之一,也是承載全國大數據領域試點示范最多的城市,吸引華為云全球總部等一批世界級大數據企業落戶;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成為大數據領域的國際性盛會、世界級平臺。
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天津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村科技創新園
2016年12月22日,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正式啟動,是八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中唯一一個跨省綜合試驗區。該試驗區立足三地各自特色和比較優勢,北京強化創新和引導,天津強化帶動和支撐,河北強化承接和轉化,形成北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武清+河北張家口、廊坊、承德和秦皇島“1+2+4”協同發展功能格局,旨在將京津冀區域打造成為國家大數據產業創新中心、應用先行區、改革綜合試驗區和全球大數據產業創新高地。
京津冀地區建設有七個大數據應用示范區,分別是:
北京大數據核心示范區 發揮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資源優勢,打造國家大數據產業創新核心區和全球大數據產業創新高地。
天津大數據綜合示范區 以濱海新區、武清和西青等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為依托,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發展和產業支撐體系。
張家口大數據新能源示范區 加快建設張北京津冀云存儲基地、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示范基地、全國數據災備中心、河北省主數據中心,打造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特色功能區”。
廊坊物流金融遙感大數據示范區 重點發展智慧物流、金融、遙感大數據應用與創新,促進電商與物流的融合發展,探索遙感大數據技術推廣應用。
承德旅游大數據示范區 加快旅游大數據建設,打造京津冀旅游大數據產業中心和綜合應用示范區。
秦皇島健康大數據示范區 探索大數據在大健康技術、產品、模式、服務、應用等領域的全面創新,努力打造中國北方規模最大、以大健康產業為特色的大數據產業集群。
石家莊大數據應用示范區 以正定新區為依托,重點布局大數據平臺服務和大數據應用開發中心,在金融、健康、教育、電子商務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范。
通過三地共同設立京津冀大數據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建設京津冀大數據協同處理中心及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應用感知體驗中心,推動三地一體化協同發展。
珠江三角洲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廣州琶洲數字經濟示范區
在2016年10月獲批的七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中,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是全國首批確定的跨區域類綜合試驗區。其中,珠江三角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覆蓋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惠州、珠海、江門、肇慶珠三角9市,實施范圍達到5.6萬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廣州、深圳為重點,發揮先導示范效用,在功能上形成“一區兩核三帶”的總體布局。
利用豐富的數據資源優勢,珠江三角洲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致力于成為全國大數據綜合應用引領區、大數據創業創新生態區、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搶占數據產業發展高地,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上海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上海市大數據產業基地
2016年10月,上海市作為東部試點城市,與其余六個省市一并獲批,入圍第二批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經濟四大中心,上海圍繞“資源、技術、產業、應用、安全”融合聯動這一條主線,聚焦“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兩個方面,創新“交易機構+創新基地+產業基金+發展聯盟+研究中心”五位一體的大數據產業鏈生態發展布局,力爭打造國家數據科學中心、亞太數據交換中心和全球“數據經濟”中心,形成集數據貿易、應用服務、先進產業為一體的大數據戰略高地。
其中,“五位一體”的大數據產業鏈生態發展布局頗具特色。
數據交易機構建設方面,既有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的上海運營中心,也有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發揮著促進商業數據流通、跨區域的機構合作和數據互聯、政府數據與商業數據融合應用的作用。
創新基地方面,開辟了上海市北高新園區作為上海首個大數據產業基地、唯一的上海市云計算產業基地,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產業集聚發展優勢,在盤活數據資源,推動大數據產業集聚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示范效應。
產業基金方面,有上海市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靜安區大數據產業投資基金對大數據發展進行扶持。
發展聯盟方面,成立了上海大數據聯盟,圍繞大數據技術鏈、產業創新鏈,實現產學研用等機構在戰略層面的有效結合,通過資源共享、協同行動和集成發展,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使上海大數據關鍵技術創新水平有效提升。
研究中心建設方面,上海大數據研究中心以面向互聯網大數據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應用創新、服務創新”為總體目標,以構建互聯網大數據創新平臺為主要突破口,力主推進互聯網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
河南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龍子湖智慧島 (李新華 攝)
河南是繼貴州之后第二批獲批建設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省份之一,力爭打造全國一流的大數據產業中心、數據應用先導區、創新創業集聚區、制度創新先行區、建成引領中部、特色鮮明的試驗區。
基本建成以“兩區兩基地”為支撐的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是河南未來幾年的建設目標。
“兩區”指的是國家交通物流大數據創新應用示范區、國家農業糧食大數據創新應用先行區。
國家交通物流大數據創新應用示范區 依托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整合打通航空、鐵路、公路、港口信息流,推動交通物流要素的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為大數據支撐國家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建設提供示范。
國家農業糧食大數據創新應用先行區 依托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深化大數據在糧食生產、加工、流通全產業鏈創新應用。
“兩基地”,是指國家中部數據匯聚交互基地、大數據創新創業基地。
國家中部數據匯聚交互基地 依托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統籌布局,整合資源,集約建設綠色大型區域公共數據中心。
大數據創新創業基地 結合實施“互聯網+”行動、信息惠民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設,開展政務服務、健康醫療、養老服務、智慧旅游和公共安全等大數據應用試點,打造大數據創新創業高地。
重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重慶市區塊鏈數字經濟產業園
重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自2016年啟動以來,重慶市高度重視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等創新驅動力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促進技術、資本、創新生態協同發力,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大數據已經成為重慶重要增長極。
早在2010年,重慶就瞄準云計算產業,啟動了“云端計劃”。所謂“端”,就是打造網絡終端產品的制造基地。所謂“云”,就是打造云計算數據處理基地。
在“云端計劃”和“大數據行動計劃”的雙重推動下,重慶最終要形成千億級的“云”和萬億級的“端”產業規模。這也將幫助重慶的IT產業從終端產品、數據處理拓展延伸,進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成為重慶實施趕超戰略的重要一環。
沈陽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遼寧沈撫示范區數字經濟產業園
2016年10月,遼寧省沈陽市獲批成為東北地區唯一、副省級城市唯一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圍繞東北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的戰略目標,沈陽正構建以“創新融合”為主線的大數據發展路徑、一個以工業大數據為突破的工業轉型發展格局。
沈陽市已經以鐵西為試點,構建“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一研究院”的沈陽工業大數據應用生態體系。此外,還將建立工業大數據中心,依托東網超云平臺、三大通信運營商數據中心等平臺資源,充分發揮本地軟件企業和系統集成企業的傳統行業解決方案優勢,面向汽車電子、裝備制造、醫藥化工等重點行業,提供圍繞工業產品設計優化、工藝設計優化、生產過程優化等全流程的大數據服務。同時,開展以沈陽機床、沈鼓、北方重工為代表的工業大數據應用試點示范。軟件企業和原有公共服務平臺要向數據開放運營方向轉型,平臺類企業將在為企業提供服務中著手建立收集、挖掘商品和服務供需信息的大數據分析和服務系統,逐步向大數據服務平臺轉型。
內蒙古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中國電信云計算內蒙古信息園
內蒙古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是首個進入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范疇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內蒙古在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中,確定了打造大數據完整產業鏈、加快大數據產業主體培育、加快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行業大數據應用發展、深化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五項重點任務。
此外,內蒙古正加快形成“一個網絡”“一個中心”“一個平臺”的大數據新體系,堅持軟環境和硬環境一體加強、一起優化,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數據中心開放、資源開發應用、科技研發支持、企業融資扶持、人才引進培養等工作力度,全力打造大數據產業發展新高地。
“一個網絡” 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進一步完善國際、省際干線光纜,加快建設集寧至北京光纜傳輸系統工程,繼續實施 “寬帶內蒙古”“寬帶鄉村”、移動通信4G網絡等項目。
“一個中心” 加快建設中國北方大數據中心。以呼和浩特市為中心、東中西合理布局,積極探索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模式,重點建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大型數據中心,全面開放自治區數據中心服務空間,面向全國、國家部委和行業企業提供應用承載、數據存儲、容災備份等服務。
“一個平臺” 加快建設自治區統一的“云上北疆”云平臺。整合利用現有資源,推動基礎信息資源庫、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庫和各部門自建數據中心、業務專網、信息系統等向云平臺匯集,實現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和公共數據開放。同時,在云平臺上同步部署開展政務服務、宏觀經濟、農牧業、工業、能源、健康、教育、信用、水利、精準脫貧、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平安北疆、綠色北疆等重點領域大數據創新應用。
(黔南廣播電視臺記者高振璐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