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9日),阿特斯在科創板鳴鑼上市,蘇州科創板上市企業增至50家,數量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全國第三,約占全省50%、全國10%。截至目前,蘇州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247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企業204家,位列全國第五。貼心的服務、完備的政策、有力的支持和產業的培育,為蘇州科創企業積極對接資本市場創造了更多機會,也讓科創板的“蘇州成色”越來越足。
貼心的服務、完備的政策、有力的支持和產業的培育,為蘇州科創企業積極對接資本市場創造了更多機會,也讓科創板的“蘇州成色”越來越足。
此前,為把握科創板機遇,蘇州就出臺了《蘇州市科創板上市后備企業培育計劃》《蘇州市促進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支持政策,通過不斷優化、細化科創板后備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培育機制,助推蘇州科創板塊高質量發展。
2022年4月,蘇州出臺《蘇州市金融支持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工作意見》,明確提出實施“育林計劃”“參天計劃”,對優質科創型、創新型企業從“擬上市培育階段”到“上市公司運用資本市場階段”提供全周期的政策扶持。
9月,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提出全市企業每年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超千億元,到2025年全市新增科技上市公司100家以上等發展目標。會上發布的《推進蘇州上市公司做優做強若干措施》,與其他政策協同發力,通過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加強上市后備梯隊培育、高水平集聚私募基金發展、深化與交易所全方位合作、做優做細政府服務、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完善服務生態體系等舉措,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
12月,蘇州又及時更新出臺《蘇州市促進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鞏固促進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成果,在新的起點上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產業創新集群發展作用。
政策支持的同時,豐富的資源平臺也助力蘇州企業跑出上市加速度。
落戶蘇州的科創板企業培育中心(蘇南)輻射帶動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集聚上交所、高校、專業機構、企業等各方資源,搭建科創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綜合服務平臺。
蘇州工業園區、相城區、吳中區等推出的“上市苗圃工程”“金苗工程”等,通過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企業上市服務體系,全方位解決企業上市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其中,自2019年上市苗圃工程啟動后,工業園區新增的上市企業幾乎全都來自這一工程。三年來,園區科創板上市企業多達17家,占全市科創板企業數的34%。
股權投資的價值發現功能正在成為串聯產業創新要素的重要環節。
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蘇州已成為全國股權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當前蘇州科創板企業上市前股權結構顯示,前十大股東中平均有6個為股權投資機構,平均持有企業44.6%股權。
截至去年年末,蘇州市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461家,全省占比36%,位居全省第一,管理各類備案基金產品2078只,管理基金總規模近4800億元;注冊在蘇州的備案基金2000余只,合計認繳規模8000多億元。
科創企業的脫穎而出,是蘇州創新發展的實力呈現。
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23全球獨角獸榜》,蘇州有10家企業入選,較去年同期實現翻番,入選數量位列全國第6位、全省第1位,企業涵蓋新能源、生物科技、人工智能、軟件服務等多個行業領域。一張全球榜單背后,是蘇州建設產業創新集群中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日漸壯大的群體現象,是工業大市持續推進創新型企業梯隊培育的不懈努力。
截至目前,蘇州通過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22327家,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達13473家,累計擁有市級瞪羚企業1723家,市級獨角獸培育企業299家。這些企業成為蘇州科創板陣營進一步壯大的強大后備。
匯聚創新資源、加速產業升級、壯大創新主體、提升創新生態……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課題,蘇州通過人才集聚、載體建設、政策支持等,為企業創新壘高了基石。企業登陸科創板,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循環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正在成為蘇州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蘇報融媒記者 楊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