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前外長姆爾基奇
作者:伊萬·姆爾基奇(Ivan Mrki?),塞爾維亞前外長
編譯:趙芃
應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政府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于6月18日至23日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并舉行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并出席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李強總理歐洲之行對于推動中歐關系發展意義重大。
我們還清晰地記得,德國總理朔爾茨曾于去年11月率團訪華。朔爾茨也是中共二十大召開后首位訪華的歐洲領導人。今年4月初,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展現了加強歐洲戰略自主的主張。
18日,就在李強總理踏上訪歐行程的同一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京展開為期兩天的訪華行程。相信德國和法國領導人也一定會注意到這一外交動態。在當今錯綜復雜且相互聯系的世界里,通過互訪和對話加深理解是促進世界和平的唯一途徑。在今天的多極世界格局里,我們需要的正是加深彼此合作,反對“脫鉤斷鏈”,歡迎并期待這種通過攜手合作實現共贏的勢頭來得更猛烈一些。
因此,德法進一步增強與中國的合作意義非凡。我們知道,德中雙邊貿易一直呈現持續增長的勢頭。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德中雙邊貿易額為2979億歐元,較2021年增長21%。中國連續第七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伙伴。與此同時,法中貿易合作也在不斷加深。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法兩國貿易額達到1319.6億元,同比增長2.9%,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只有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亞歐大陸之間才能實現更好的合作。從這個意義上講,李強總理歐洲之行,不僅對于中國、德國和法國之間,同時對于中歐關系、乃至全世界都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我們期待著,讓團結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讓充斥著威脅和恐嚇的外交方式成為歷史,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