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大步邁進,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越過越好,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壯美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鋪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人民論壇網推出“大國新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系列報道,講好神州大地廣袤鄉村的振興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新建村,感受海島鄉村的綠色共富新圖景。
青磚黛瓦、木雕花窗、漁民壁畫、網紅書屋……小隱于海島的山水之中,別有一番寧靜安然的山野之趣。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地處東海之濱,位于北緯30°黃金地帶,自然地理環境優越,獲評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榮譽,入選全國綜合實力和投資潛力“雙百強區”。
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舟山定海區考察調研,他指出,“美麗中國要靠美麗鄉村打基礎”“我在浙江工作時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話是大實話,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了這個觀點,這就是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我們就要奔著這個做”。近年來,定海區委堅定踐行“兩山”理念,以“千萬工程”為指引,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擼起袖子加油干,依托海島自然資源優勢,加強“有你定好”黨建統領體系構建,有力推動農村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全力打造獨具海洋海島特色的未來鄉村樣板。
新建村新貌(定海區委組織部供圖)
守住綠水青山,暢享海島零碳生活
一碧青山擁玉鏡,疑是瑤臺落凡間。走進定海區干覽鎮新建村,別樣的翠綠撲面而來——南洞水庫的堤壩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10個大字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幾名專家聚在南洞清新空氣站,“負氧離子數768個/cm3”“PM2.5濃度12.43μg/m3”等數據寫在筆記上;游客三五成群,搭著電動觀光車,在“凈零碳”展廳前打卡拍照……“村里所有的開發項目都瞄準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向來謀劃。過好‘凈零碳’日子,我們是舟山市村級頭一份。”新建村黨總支副書記蘆海峰自豪地說。2019年,新建村入選聯合國人居署“凈零碳”鄉村規劃中國案例,作為海島樣板,為舟山、長三角乃至全國其他鄉村的“凈零碳”發展提供實踐經驗。
南洞水庫(定海區委組織部供圖)
然而,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村莊,在二十年前,還是一個無人問津、貧窮閉塞的小村落。“那時這里和大多數漁村一樣,空落落的,沒多少人。”新建村黨總支書記余金紅回憶說。村子與外面世界的關聯只靠一條坑坑洼洼的爛泥路。每逢下雨天路面泥濘不堪,村民買回家的新鞋子都不舍得穿。而在晴天,村民們則組團上山砍樹,通過這條路運出村去賣給磚窯廠,勉強維持生計。因為貧窮,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謀生,只有一些老人守著老屋和門前一汪溪水。
這樣的鄉村要往哪兒發展?村民要過什么樣的生活?面對發展困境,在村黨總支書記余金紅帶領下,村里的黨員干部積極探索實踐“組織引領、干部帶頭、群眾參與”的工作模式,發起了一場保護環境、改變村貌的生態革命,走在“千萬工程”的前列。在村黨支部和村干部的宣傳引導和組織發動下,全村村民自發主動參與到硬化村道、清理垃圾、拆除養豬場、遷移露天糞缸等人居環境改造、基礎設施建設上,不斷刷新新建村“顏值”,村民的生活也愈加舒適愜意。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我們一直記在心間。”余金紅說。多年來,新建村黨總支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光伏發電板、電動觀光車、節能空中電站、污水循環利用系統……走在如今的新建村,到處可以感受到這個曾經藏在深山冷岙的小鄉村植入“凈零碳”理念后煥發的勃勃生機。“‘凈零碳’幫我們新建人找到了寶藏。”余金紅說,“零碳”概念很新,村民不會算碳排放量多少,大家的很多做法原本為了生態環保,沒想到歪打正著,成了專業人士眼中不可多得的好點子。據了解,南洞藝谷仙蹤林探索樂園建設過程中保留了5000余棵樹木,并采用無動力娛樂設施,每到節假日不少游客在此與自然生態“親密接觸”。
近年來,定海區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綠色發展,以凈零碳鄉村為亮點,全力提速凈零碳生態公園、生態停車場、文化中心“零碳”建筑等項目建設進度,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空氣優良率98%,四獲美麗浙江考核優秀,三捧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同時,積極推進精品村和示范村建設,隨著馬岙村、新螺頭村、后岸村等主打“凈零碳”的鄉村不斷涌現,“凈零碳”鄉村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環境美了,生活好了,大家為家鄉出力更有勁了。定海區緊緊圍繞“有你定好”黨建品牌精神內涵,深挖定海獨有歷史人文和資源稟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擴大美麗鄉村建設“朋友圈”,發動轄區內機關、企業、社會團體等黨組織力量,組建216支紅色志愿服務隊,通過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活動聯辦等方式,帶動周邊群眾參與文明撣塵、糾紛調解等事項,積極在“網格議事亭”中出謀劃策,解決急難愁盼的“關鍵小事”2000余件,實現了從“站著看”“跟著干”到“自覺干”的轉變,不斷擦亮全域美麗鄉村建設成色。
瞄準特色產業,提升鄉村藝術品位
許多來過新建村的人都說,這里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浸透著藝術的味道。整齊的徽式建筑,絢麗多彩的壁畫,有農事勞作、節慶民俗、海洋文化及漁家生活場景,也有花鳥魚蟲、戲曲臉譜、神話故事等內容,穿行其中,步步皆風景,人在畫中游。
新建村壁畫(定海區委組織部供圖)
生態改善了、道路通暢了,但是光憑這兩樣,無法持續吸引游客,鄉村產業也顯得過于單一。余金紅堅信,鄉村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個“魂”,而新建村的這個“魂”就是鄉村文化。新建村創新建立“村黨組織+企業+農戶”利益共享機制,通過村黨組織牽頭,引入社會資本,號召村民入股,成立舟山市定海新建生態村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將海島文化、鄉愁因子融入到新建村綠水青山的底色中,進一步盤活了生態資源。
2010年,一列230多米長的綠皮火車,從萬里之外的嘉峪關搬進了海島山溝溝。這列曾接送參加研制“兩彈一星”科研人員的功勛火車,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此后,以壁畫村等為特色的南洞藝谷景區也逐步建了起來,石板、石條、卵石;盆栽、花卉、涂鴉……逐漸形成一條集生態保護、人文情懷為一體的精品旅游線路,也吸引越來越多從村里走出去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用巧手裝扮家園。
南洞“功勛號”火車(定海區委組織部供圖)
“漁民畫也是舟山的地方特色,通過鄉村藝術幫老百姓搭建起平臺后,既提升了老百姓的物質生活水平,又豐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余金紅表示,新建村持續匯聚鄉賢、人才力量,傳承本土傳統文化基因,在民房外立面中融入舟山傳統民俗文化、海洋文化等元素,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農漁俗主題壁畫村,累計完成42棟房屋墻面改造,總面積9000平方米;邀請高校教授創辦了群眾藝術創作中心,組織喜好繪畫的村民進行漁民畫、刻紙、手工布藝、石頭畫等技藝培訓;與中國美術學院等30余家藝術院校、13家文藝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豐富村莊文藝氣息。八年來,累計接待研學團隊900余批次、采風人員8萬余人次,為村民創收5000余萬元。
農家一扇門,時代一扇窗,新建村的發展正是定海眾多村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定海區聚焦“海島”和“鄉村”兩大典型特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加快村莊個性化規劃編制,率先探索“黨組織帶動+民間資本投入+政府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開發模式,安排綠色轉化財政專項激勵資金20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2.91億元,形成了以新建村為典型引領、6個示范點個性化推進、79個鄉村全域鋪開的發展局面,以全景海島建設打造美麗經濟新模式。
只有緊緊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才能讓農民腰包鼓起來、富起來,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定海區以入選省級“宅基地改革+鄉村建設”強村富民集成改革試點為契機,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黨建聯建機制,積極開發“農房+”多元業態,引導農房變景點、閑置房變創作室、空心村變度假村,延伸農房產業鏈,全區累計盤活閑置農房170余套、閑置宅基地55.2畝。以民宿產業為試點,通過組織聯建、資源聯享、項目聯營,打造秘境·觀海、村回·未見海度假民宿等多個樣板,逐步擘畫未來鄉村升級版藍圖。去年,全區鄉村旅游人數超過3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增長10.8%。
奔向共同富裕,共享美麗經濟紅利
6月的新建村,游人如織,鳥聲不絕。“十多年前,我們砍山上的樹賣到磚窯廠,累死累活也換不到幾個錢,哪里會想到現在不砍樹了,反倒在家門口賺了錢。”村民袁嬋娟的話,道出了新建村這些年來深刻的變化。
眼看村里的游客多了,如何促進他們在村里消費,增加村民收入?經過多方調查、專家研判,新建村黨總支瞄準民宿行業發展機遇,盤活閑置農房、宅基地,統一樣式實施32幢民宿“零碳”精品化改造,打造住宿、餐飲一體化服務,培育農家樂40家。今年“五一”期間,民宿入住率達100%。黨員經營戶帶頭發展休閑咖啡吧、文創產品、素質拓展、卡丁車等項目,輻射帶動村民創業就業,在家門口設置“她創”集市,為老年村民提供免費的農特產品銷售場所,推動全體村民共享美麗鄉村發展紅利。2022年,新建村游客量達43萬人次,村民通過多種休閑業態同步跟進,從鄉村旅游經濟中獲益,人均年純收入達4.6萬元,20年來增長超10倍。鄉親們的腰桿挺直了,村強民富的夢想正在實現。
南洞藝谷景區入口(定海區委組織部供圖)
鄉村要發展,黨組織的戰斗力是關鍵。定海區堅持抓人促事,用好考核激勵指揮棒,積極探索黨建賦能共同富裕實踐的新路徑。“我們創新實施‘共富雙考雙評’機制,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能力’為重要指標,健全評價體系,推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紅藍榜,分類定檔給予資金獎勵,打破村干部晉升天花板,有效破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局面。”定海區委組織部部長江舟介紹。截至2022年底,定海區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1億元,同比增長12.8%,鄉村發展勢頭強勁,基層干部干事創業激情高漲。
聚焦謀發展促民生,定海區充分挖掘獨有海島資源和人文稟賦,因地制宜打造“山海贏”“離島耕海”等富有海島特色的共富工坊54家。全域建立資源稟賦、產業布局、村情民情、企業需求“四張清單”,通過東海百里文廊引流量、聚人氣,試點引入無人售賣、電商直播、夜市地攤等應用場景,實現農戶家門口增收、百姓家門口就業。去年以來,累計吸納1500余名海島村民創業就業,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8%,生態美、產業興、人氣旺、百姓富的未來鄉村海島圖景愈發清晰。
鄉愁可寄,未來可期。下一步,舟山市定海區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舟山足跡”、“八八戰略”在身邊為主線,持續打響“有你定好”黨建品牌,創新開發“初心地圖”數字化場景應用,圍繞省級黨員教育培訓基地、省級紅色美麗村莊等6個紅色陣地,深化重走英雄路等4條初心線路;錨定共同富裕目標,細心守護生態環境底色、不斷拓展鄉村文化內涵、因地制宜發展美麗經濟。深入實施“暖岙”文化生態旅游共富工程,全力打造東海百里文廊生態帶,精準培育文廊沿線“明星村”,持續開發研學拓展、生態休閑等文旅項目;結合“小島你好”強基共富行動,深化東岠島“露營島”項目建設,推進和美鄉村“一帶一路一畫廊”建設,為高質量建設未來鄉村海島標桿不懈奮斗。(作者:張明鎬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