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論壇活動現場?!≈苎嗔帷z
中新網貴陽7月8日電 (周燕玲)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資源,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歷史條件,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到2022年,中國水土流失面積已下降到265.34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26%。與上世紀80年代高峰期相比,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100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狀況明顯改善。
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8日在貴陽開幕,中國水利部副部長朱程清在“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共建人水和諧美麗中國”主題論壇上,分享了上述中國水土保持取得的“成績單”以及經驗做法。
堅持保護優先,充分發揮大自然自我修復能力和行政監管作用,有效防治了人為水土流失“增量”。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水土資源、防治水土流失,形成了一套以水土保持法為核心,系統完備、務實管用的水土保持監管制度體系。建立了以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和衛星遙感國土面積全覆蓋監管為核心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全鏈條監管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有約54萬個生產建設項目通過嚴格落實水土保持措施,實現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雙贏。
資料圖:為貴州平塘的平里河村。 唐哲 攝
堅持系統觀念,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消減了水土流失“存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4.3萬平方公里,年均減少土壤流失16億噸。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將水土流失治理與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緊密結合,培育發展了定西土豆、贛南臍橙、陜北蘋果、貴州刺梨和鄉村旅游等一大批特色產業。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超過1000萬名山丘區群眾受益,年增收約70億元,越來越多的地區實現了從濁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歷史性蛻變。涌現出了一大批踐行“兩山”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成功案例,為世界貢獻了水土保持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資料圖:貴州玉屏油茶林?!∮衿量h委宣傳部供圖
以貴州為例,該省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是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極易造成水土流失,上世紀八十年代貴州省水土保持率僅為56%。多年來,貴州通過實施長治工程、坡耕地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礦山修復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有效遏制了石漠化現象。水土流失面積已較峰值時期減少了3.1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到74.03%,水土流失、石漠化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世界水土保持學會前主席、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教授米奧德拉格·茲拉帝奇說,土壤流失和土地退化是自人類誕生以來即存在的全球性問題,土壤流失和土地資源退化對農業、林業和食品生產以及自然和所管理生態系統的生態保護功能的影響,已得到普遍認可。為應對這些挑戰,需采取適當的方法對土壤流失和土地資源退加以保護,這包括與政府、民間社會以及國際組織密切配合及必要的財政、制度和人力資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