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定位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強調“第二個結合”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深刻理解“第二個結合”作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理論意義,必須要整體審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指導價值。
一、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認知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觀點在黨的歷史上由來已久,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觀點是建黨百年之際形成的重大理論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中國具體實際的一部分,“第一個結合”已具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現實意義,為什么又進一步提出“第二個結合”?這是因為我們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認知。
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實踐的過程中豐富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深度與廣度已遠超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構想與描繪。“第二個結合”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思想之間發生強烈的“化學反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一系列創新性理論成果都帶有濃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色彩。如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天下大同”的中國傳統理念一脈相承;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中所包含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等核心理念也是中華民族歷來所崇尚的發展原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粹和根基命脈,當之無愧地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破題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這一論斷明確闡釋出“第二個結合”之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獨特意義。“第二個結合”的提出,就是要進一步強調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傳播過程中的特殊意蘊,以文明促交流,以文化謀發展,為馬克思主義提供更多的時代觀點與理論成果。只有將傳統文化運用好,才能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好,才能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一重大命題闡釋好。
二、踐行實事求是思想的新指南
實事求是是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和重要原則。“實事”就是認識并了解現實情況,使思想、行動、決策符合客觀實際;“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發展規律,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
在黨的歷史上,每一次思想解放的背后都離不開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引。延安整風運動最重要的收獲就是確立毛澤東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標識。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的發展成就,再一次證明了實事求是作為思想動力的重要作用。中國發展經驗表明,照搬經典的教條主義與從實際出發這兩種態度會形成截然不同的結果。堅持實事求是,黨的事業順利發展就有思想保證;背離實事求是,黨的工作就會發生失誤和遭遇挫折。實事求是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具體顯現,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華文明亙古不斷、綿綿不絕,不能簡單地用“奇跡”二字來形容,燦爛文明的背后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兒女為探尋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而不斷追尋、上下求索,形成了對人類社會獨特且深刻的認知。可以說,中華文明的發展之路就是一條不斷探索求是之路,這樣的品質伴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流傳下來,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實踐探索理論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實事求是”的深刻理解和有效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有更多的未知領域在等待中國共產黨人摸索探尋。堅持“第二個結合”能夠讓實事求是的思想品質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強有力的思想光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更為清晰的思維導圖。
三、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自覺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第二個結合”作用于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事業,增強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自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遠不止停留在精神文明層面,更在經濟、社會、生態等諸多領域的社會實踐中產生深遠影響。深刻把握“第二個結合”的思想意蘊,要將之放在全方位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事業之中進行實踐層面的考量。雖然今天我們已取得了卓越的現代化發展成就,但中國共產黨人對人類文明形態的探索并無止境。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之未有大變局,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霸權主義仍影響世界的安定團結,局部沖突和戰亂頻發……總之,和平環境不太平,建設事業不輕松。
問題即機會,面對人類文明的共同挑戰,中國共產黨人交出了一份獨具中國特色的答卷,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其核心要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命運與共、共謀發展的天下情懷,所秉持的尊重多元、文明對話的開放屬性,所主張的和平共處、反對沖突的和諧理念,所尊崇的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為解決人類文明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法。“第二個結合”通過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找到解決當代問題的時代方案,使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發生碰撞,為人類文明形態的塑造與重構提供了中國經驗與中國智慧,為中國式現代化事業提供了理論滋養。
四、達到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的新高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歷史主動精神離不開中華上下五千年光輝歷史的強力背書,其根基是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百余年歷史實踐證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才能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才能走出一條惠及中國人民的發展道路。這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繼承發揚,也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歷史的生動詮釋。
文化在歷史實踐的基礎上生成,也深刻影響歷史的前進方向。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民族信心的一體雙面,想要進一步鞏固當代中國人民的歷史自信,發揮歷史主動精神,必須要在文化層面下功夫,增強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認同。“第二個結合”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使其在21世紀的當代社會展現出跨越時空的強大生命力。增強文化自信與鞏固歷史自信相輔相成,為歷史主動精神的發揮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養分。
(作者單位: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