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城。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董家訓 攝
約上三五好友,挑上一個閑適的下午,在斑駁的法桐樹影中走走停停,路過咖啡店閑坐幾許,看到青磚飛檐駐足打卡。連日來,被稱為“城市漫步”的旅行方式迅速走紅,與以熱門景區景點為主的傳統旅行方式不同,不少年輕群體選擇時間更加自由、行程更加輕松隨意的“城市漫步”,穿街走巷,深度體驗城市之美。
在各大社交平臺,“南京‘城市漫步’”話題的播放量已達上萬人次,南京何以成為“城市漫步”熱門城市?連日來,記者進行了采訪。
城市漫步,解鎖旅行新體驗
“南京‘城市漫步’結束!感覺隨便一條街巷,走起來都很有感覺。”7月18日下午,在南京返回武漢的動車上,來自武漢的游客余彭發布了一條朋友圈。配圖是她與朋友在頤和路、小西湖歷史風貌街區、長江路等街巷漫步、打卡的場景。
“我們都覺得,‘城市漫步’是深入感受一座城市魅力很好的方式。”余彭告訴記者,她平時的工作是新媒體運營,時間較為自由。這次為期兩天半的旅行中,她做了一份十分“隨性”的攻略,深入南京數條頗有“韻味”的街巷,走走停停、分外愜意。
不去熱門景區景點,而是在街巷內漫無目的地“城市漫步”,這種旅游方式在以年輕人為代表的旅游人群中蔚然成風。根據主打筆記分享的社交平臺“小紅書”發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趨勢》中,“城市漫步”位列第五。
不僅外地游客青睞,本地市民也對“城市漫步”情有獨鐘。“早上睡個懶覺,吃個南京地道的雞汁湯包,再騎車去喵喵街各種拍照打卡,累了在街區喝杯咖啡,步行五分鐘到南京眼,看大草坪、長江水、落日江景。”在南京生活了5年的“90后”鄭樊如此規劃自己的周末“城市漫步”路線,“走走路、看看風景,主打一個悠閑自在”。
走紅背后,文化底蘊是內核
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背著背包、拖著行李箱打卡的年輕群體隨處可見;在各大社交平臺,“南京‘城市漫步’”的線路、攻略數不勝數。“城市漫步”何以在南京走紅?走紅的前提,是城市有“料”,而這一“料”,正是城市的文化內核。
在南京大學城市研究院執行院長胡小武看來,正如朱自清先生筆下所寫,逛南京如同逛“古董鋪子”,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沉淀于一條條街巷、一處處地名中的人文底蘊,為城市漫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近年來,南京各區也在城市更新中留住文化記憶,打造有“厚度”的景區、街區。小西湖片區在更新中,將城南煙火氣融入文化創意、休閑旅游、民宿餐飲等業態;位于碑亭巷的卷煙廠老廠房保留廠區結構,打造為集工業、設計、潮流等元素于一體的南京D9街區;隨著世界文學客廳等載體建成開放,南京“文化引力”更上臺階。
在新生代街區中,“城市漫步”也成為一大發力方向。“‘城市漫步’是深入了解一個街區或一座城市的最佳體驗方案,我們發現社交平臺上受歡迎的‘城市漫步’路線基本上都滿足了場景、購物、餐飲這三種要素,也就是年輕人口中所說的‘可以出片’‘有網紅店可以逛’‘有咖啡店休息放空’。”西城·夜未央總策劃、南京新與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超直言,作為南京首個24小時不打烊的活力街區,西城·夜未央集合了年輕人喜愛和追捧的潮流餐飲店、運動場和網紅咖啡館,正式開街后也將推出不同的“城市漫步”路線,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體驗。
場景擴容,要出圈更要“留客”
“城市漫步”風靡,為南京文旅市場消費場景及服務內容注入一股愜意的“漫步”之風。
就在上周,南京發布邀請“南京小胖”“飛哥說南京”等數名網絡大V,推出南京長江大橋、坐著地鐵游南京、世界文學之都等多個主題“城市漫步”線路。“這一期推廣非常棒,更多的外市朋友們能夠貼近南京的生活,喜歡上南京。”一位網友留言道。
6月底起,玄武區依托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尋古覓今探玄武”“藝廊美展訪玄武”“品讀研學覽玄武”“五彩繽紛賞玄武”“視聽盛宴醉玄武”等八大主題暑期文商旅消費活動。同時,以達人探店為主要內容的“玄武青年探百店”今年已辦至第五季,本季累計安排約300次達人探店,參與活動商家約50家,為市民游客“城市漫步”提供更多選擇。
從評事街吃到升州路,逛到隔壁熙南里,再去打卡潮人聚集地——南京萬象天地,晚霞快落下時,再去老門東看一眼600余年的明城墻。日前,秦淮區發布“秦淮‘城市漫步’路線”,集中推介了歷史、文化、自然三大主題線路。
“‘城市漫步’是文旅融合的體現,也是旅游市場的一種導向。”在南京旅游業協會導游分會秘書長張繼峰看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旅游需求不滿足于跟團游,更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得到更深層次的文化體驗。
“目前,更多的是一些博主和讀書會在做‘城市漫步’,大部分屬于公益行為。”張繼峰建議,南京本地的旅行社可以開發小眾特色路線,比如通過自駕、城市騎行、“城市漫步”等方式進行游覽,做出口碑,增強“城市漫步”品牌含金量,從而吸納更多流量。
記者 鄧露潔 衛凌云 田詩雨 夏雪晴 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