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在這次重要大會上,習近平為何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國家油氣安全保障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這一科學論斷蘊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生態觀,把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提升到了全局層面,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全面準確認清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將有助于形成碳共識,進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成碳中和目標。

碳排放總量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約束變量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生產工具變革是主動力。特別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各個國家因自然資源稟賦不同,對資源能源控制展開了激烈競爭,甚至是殘酷的戰爭。與此同時,隨著單位時間內消耗化石能源愈多,碳排放峰值屢創新高,溫室氣體猛增,溫室效應愈發明顯,極端天氣顯著增加。人類社會進入發展快、排碳多、升溫快、災害多的惡性循環當中,形成了“效率悖論”。

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后,地球上億萬年形成的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釋氧與人類能量消耗排放二氧化碳的平衡被打破。科學資料顯示,工業革命之前,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約為280ppm(ppm表示每百萬個空氣分子中二氧化碳分子的數量)。從1958年開始,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由310ppm開始,濃度水平呈逐步上升趨勢。世界氣象組織多個監測站發現,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超過400ppm這一閾值。與此同步,跟1958年相比,地球表面年平均氣溫已經提高了2-3℃,海平面升高了1米左右,野外火災頻繁,海洋氣旋變得越來越猛烈,惡劣天氣變得越來越多。

為了人類生存的最高利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盡早實現碳達峰,努力實現碳中和,控制地球升溫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識。《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等國際公約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都做出了約束性規定,但低成本的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是一個漫長過程。當前,碳排放總量仍在增加,碳達峰拐點未現,溫室效應愈發明顯。由此,碳排放總量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約束變量。

低碳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標志

人類的現代化是一個沒有終點的發展過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顯著特征,如機械化、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城鎮化、低碳化。通過70多年的奮斗,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建成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經濟規模躍居全球首位。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建設美麗中國被放在了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至此,我國現代化進入了低碳化發展的新階段,低碳化、零碳排放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標志,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標志。

準確把握碳戰略系統性變革的多重目標

在此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處理好“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我們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決不受他人左右。為此,必須準確把握碳戰略系統性變革的多重目標。

變革目標系統性。人類的碳排放是每一個個體全生命周期的活動,涵蓋了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是高碳行業去產能的過程,是傳統產業的升級過程,是新型工業化的推廣過程,是綠色生活方式普及的過程,必將引起利益調整、社會重組、政府改革,改變現有的生活生產方式,對經濟社會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變革目標緊迫。碳達峰與碳中和緊密相連,前者是后者的基礎,達峰時間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響碳中和實現的時長和難度,而后者則是對前者的緊約束。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碳達峰的時間集中在20世紀90年代至2000年左右,碳中和的目標大多為2050年,碳間隔期大多在50-60年,其中美國間隔43年,歐盟間隔71年。中國的碳間隔期被設定為30年,一方面是主動擔當,另一方面是減碳任務緊迫。

變革目標長期性。物種在進入大氣到被清除之前在大氣中停留的平均時間為該物種的大氣壽命,也稱停留時間。據測算,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平均存留200年。因此,“雙碳”目標必須逐年推進,長期堅持。

變革目標多重性。碳排放事關國家的生存權、發展權。傳統的工業化模式必然帶來碳排放總量的快速增加,國際社會就人均碳排放量、累計碳排放量、碳排放總量等控碳目標反復博弈。因此,要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既要維持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盡早碳達峰,又要減少存量,努力實現碳中和,最終尋找出破解“效率悖論”的路徑。

變革目標科技性。碳達峰的當務之急是減少增量,需要提升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調整能源結構,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最理想的新能源,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光伏發電成本已降到0.3元/KWh以內。我國光伏產業制造能力全球領先,擁有完整的產業鏈。與綠色能源配套的新型儲能方面,裝機規模增長提速,技術多元化發展態勢明顯。

變革目標生態性。碳中和的根本是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數字技術的成熟與成本降低,出現了水、氣、肥、溫、光均可精準控制的植物工廠。植物工廠是通過數字技術、遠程終端實現高精度環境控制,促進農作物連續生產的高效農業系統,對植物生長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使設施內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受自然條件制約,并實現快速生態固碳,固碳效率大幅度提升。我國的植物工廠技術成熟可靠,并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的空間培養實驗。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