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作了介紹,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指出: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生產供給持續增加,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發展質量繼續提高,國民經濟恢復向好。中國經濟恢復向好,有六方面特點。
一是經濟增長整體回升
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明顯快于去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經濟增速。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通脹水平依然較高,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緊縮外溢效應突出。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經濟增速明顯快于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彰顯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
二是國內需求持續擴大
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內需潛力持續釋放。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明顯增強。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保持較快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于去年。
投資持續增長,重點領域投資增長較快。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7.2%和6%。
三是產業發展繼續夯實
在一系列確保農業穩產增產、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三次產業持續恢復,發展基礎得到鞏固。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夏糧生產實現豐收,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市場供應總體充足。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同比增長3.6%。
工業生產延續恢復態勢。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快于一季度0.8個百分點。
服務業較快增長。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快于經濟增速,其中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增速回升明顯。
四是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1%,高于第二產業貢獻率;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消費投資結構改善。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7.5%、10.5%;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5%,明顯快于全部投資增長。
五是創新動能持續增強
新產業成長壯大。上半年,規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鋰離子電池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2.9%、29.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9%。
新業態持續活躍。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0.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6%。
六是就業民生得到保障
就業形勢逐步改善。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比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為5.2%,今年以來整體呈現回落態勢。
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5.8%,明顯快于去年全年增速。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上半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縮小0.05。
綜合來看,經濟運行呈現恢復向好態勢,轉型升級扎實推進。但也要看到,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需加力。下階段,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推動經濟整體好轉,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策劃:黎海華 審核:吳強 監制: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