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剛
7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全力提升耕地質量,充分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民以食為天。古往今來,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首要之務。唯有嚴格落實糧食安全主體責任,突出把握好量質并重、嚴格執法、系統推進、永續利用等重大要求,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才能穩住百姓的幸福感。
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要端牢飯碗,就得保護好耕地。要實施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守住口糧底線,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耍小心思、做手腳。要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對嚴重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堅決予以糾正,恢復耕地屬性。要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要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筑牢糧食安全的長遠之計。
藏糧于技是糧食安全之要。國無農不穩,農以種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因此,要扎實推進種業創新攻關,加快構建種業創新體系,開展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進行良種培育,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糧食產能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從規劃引領、投入機制、整建制試點、管護機制等四方面發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促進糧食產能穩步提升。同時,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有機搭配,真正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護和改良的重要方面。我國鹽堿地多,部分地區耕地鹽堿化趨勢加劇,開展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意義重大。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大力推動土壤改良,培育和推廣節水、耐鹽堿的優良品種,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因地制宜,探索不同類型鹽堿地綜合利用方法,推廣成熟模式,擴大種植面積,形成規模經營,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在鹽堿地作物育種、耕地改造提升、產業化發展等領域爭取更多政策支持,調動改造種植積極性,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保障糧食安全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我們要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生產,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