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支持政策、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在我國經濟航船破浪沖刺“下半場”,向著更新水域挺進的關鍵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發布,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完善消費設施、優化消費環境等六大方面,提出20條政策舉措。促消費“二十條”新鮮出爐,全方位助力擴內需,有助于進一步激發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消費,一頭連著民生,是可感可觸的“煙火氣”;一頭系著經濟,是穩好經濟“大盤”、夯實經濟基礎的重要力量之源。促消費既是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關鍵之舉,亦是不斷擴大內需,開辟經濟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的重要施策。今年以來,消費潛力不斷被釋放。從假日里的“人從眾”,到火出圈的淄博燒烤、成都街頭的“火鍋巴士”、多彩貴州的“村BA”“村超”,再到快遞量持續“水漲船高”,上半年超600億件……城鄉大地上呈現出“流動中國”的久違活力,旅游景區人頭攢動,電影票房不斷刷新中國影史大盤,網紅城市“越夜越火”,“一票難求”成為網絡熱詞,走進街頭巷尾、角角落落,處處彰顯著煙火氣息,升騰著消費的熱度。
“潮流詞”里看消費,釋放幾重暖意?“上門經濟”“首店經濟”“特種兵式旅游”等新名詞不斷涌現,從不同側面表達著人們消費新需求。擴內需站穩新“風口”,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超過預期目標,消費作出重要貢獻。人氣足、市場旺、信心強,我國消費場景呈現鮮明特點。我們既要看到消費場景的“繁華”,提振促消費、擴內需的信心力量,更要找準促消費的“堵點”“難點”,開辟新場景、推出新服務、牽引新需求,讓消費的“馬車”多拉快跑,改善預期穩住消費基本盤。回歸到消費市場,一些消費品類增長勢頭仍不穩固,一些居民消費信心不強、顧慮不少,一些領域消費體驗不佳、感受不好,需要政策進一步加力。還有的景區、網紅街區、美食場景“千花一面”“似曾相識”,缺少創意,爆紅之時配套服務跟不上,消費體驗不好,“頭回客”難成“回頭客”,等等。
現實中,每當打開支付碼為消費買單時,消費者不僅看財力,還要看環境,只有吃得安逸、買得放心、住的舒心、游得暖心,消費的熱情才能被積極調動起來。促消費政策不是“掏空錢包”“透支需求”,而是通過市場引導、環境整治、執法從嚴,幫助居民節約開支,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買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產品、新服務,避免不法“套路”、假冒偽劣等產品。促消費“二十條”靶向施策、干貨滿滿,引領市場進一步在供給端加力,以更多豐富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需求,既為廣大消費者享受更高質量產品服務打開了新可能,又為擴內需降下“及時雨”。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品牌、品質是打開消費意愿的關鍵一把鎖。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成為促消費“二十條”釋放的鮮明信號。各地方當乘勢而上,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主動適應需求變化、創造新需求,在促消費中“挑大梁”,聚力提振消費信心,保持消費熱度,釋放消費潛能。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著力擴大國內需求,這是我們能否跑好“下半場”的關鍵考題。今年“上半場”出彩,“下半場”仍需多措并舉、多面發力,讓促消費政策更有效、更惠民,讓老百姓在升騰的煙火氣息中感知幸福、打開美好。
擴內需“長風破浪、未來可期”的信心在哪?在于政策的堅強把舵牽引,在于市場的蓬勃發展,在于居民消費意愿的持續提升。在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上,促消費是一道綜合題,不僅要改善環境、增進服務,還要穩好就業,充盈消費者“口袋”,讓老百姓能消費、敢消費、樂消費,多項奔赴推動消費市場從“開門紅”走向“全年穩”。(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