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教授)
堅持理論創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從而依靠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是我們黨開辟事業發展新局面的重要法寶。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舉措,是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使命任務的內在要求。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實現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必須充分凸顯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新”的特征。
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要立足新思想、新內容
恩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黨的創新理論總是對時代與實踐的理論回應,是應對新挑戰與實現新目標的科學方案,因此,在黨和國家事業的不同歷史階段,既要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普及教育,更要以與時俱進的創新理論武裝人民的頭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首要的就是要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人民廣泛理解與認同、接受與運用。
新時代十年來,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取得了顯著成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在已經奠定的大好局面下,在新起點上繼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應有更高要求,必須走深走實。我們不能停留于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一般性的宣傳教育,只有講清它在一脈相承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發展,彰顯它的真理力量與實踐偉力,才能使人們深刻理解并真心信服。
因此,我們應當有所側重地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第一,講清新時代與新課題、新思想與新論斷,著重闡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理論貢獻,充分展現其中國氣派、時代特征。第二,講清新舉措與新實踐、新成就與新變革,全面梳理理論飛躍基礎上的實踐飛躍。第三,講清新體系與新視野、新高度與新境界,著重闡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的規律性認識,及其蘊含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充分展現其體系化、學理化特點。
新時代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要適應大眾的新特點、新要求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伴隨歷史與實踐的進展,人的現實狀況與需要不斷變化發展,因此,黨的創新理論要真正掌握群眾,其思想內容和傳播方式都必須緊密聯系不斷變化的大眾。新時代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就要把握大眾的特點,適應大眾的要求。
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眾的基本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大眾的需要上,基本的物質文化需要已經得到一定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并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形成了突出矛盾;在大眾的構成上,各種新的社會階層相繼出現并持續演變;在大眾的文化水平上,人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文化層次顯著提升,并有相當高的比例接受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普及教育;在思想觀念上,利益多元、需求多樣導致價值多元、思想多樣,文化與意識形態領域形成錯綜復雜的局面。
面對大眾,不能簡單沿用過去的方式方法,而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工作:首先,要深入研究大眾。切實把握不同群體的不同狀況、不同需要、不同思想動向,開解其思想困惑、解決其實際困難,力爭做到“對癥下藥”。其次,要充分發揮大眾的主體作用。今天的大眾不再是被動的教育、灌輸對象,許多都是有知識、有理性、有能力的獨立個體,只要給予正確引導,他們完全可以依托各種新興媒體、通過多種方式,成為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的積極參與者和有力推動者。再次,要有重點、分層次地廣泛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不同群體的理論需要、理論水平和理論接受能力存在差異,要注重發揮黨員干部的主導作用、青年學生的生力軍作用,同時還要加大對其他人員的宣傳力度,使黨的創新理論最大程度、最大范圍地被大眾掌握。
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要求理論工作者有新定位、新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理論工作者是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的推動者、主力軍,在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過程中,理論工作者如何自我定位是一個前提性問題。
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從根本上是要使自身為大眾所掌握,并轉化為人民群眾自覺的意識和行為,這是一個對理論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同,再將內化于心的思想外化為行動的過程。總體而言,理論工作者更多地在這一過程的第一階段發揮作用,第二階段則是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主體自身的自覺轉化。毋庸諱言,在以往的理論傳播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比如,有些理論工作者建立了知識精英、理論權威的自我認知,產生了對大眾進行灌輸式宣教的路徑依賴,形成了脫離實際的研究范式和遠離大眾的話語體系。新時代理論工作要承擔好職責使命,就必須重新自我定位、形成新工作思路。
要使大眾形成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感性認知,就要做人民的時代同路人,與大眾共情,激起大眾的理論興趣。古人云:“親其人,信其道”。理論工作者要把自己的工作與黨和國家事業緊密相聯,既要進行精深的基礎理論研究,又要使自己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從人民的現實關切中尋找研究課題,把對現實的理論思考轉化為人民的話語、生活的話語,努力做到“大專家講家常話,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讓根本方法變成管用辦法。”
要使大眾形成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性認同,就要做人民平等的對話人,與大眾共鳴,凝聚起大眾的思想共識。在主體意識極大覺醒、思想文化極其多元的背景下,任何一種理論的傳播都要進行與其他思想的理論競爭,任何一種理論都要經由大眾的比較和評判,任何一種理論都不能理所當然地占據人民的思想陣地。理論工作者必須拋棄知識精英和理論權威的傲慢,拋棄高高在上的說教和晦澀的話語,把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視為與大眾的平等對話,主動學習應用各種新平臺、新載體,以多種形式與大眾進行真誠的對話,在對話中力爭說理透徹、以理服人。
總之,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必須適應新現實、實現新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是一項具有許多新特點的系統工程,它要求我們不斷地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思考,繼續探索更多新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