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降價了!”4月20日起,種植牙集采價格落地,“種牙”費用下降明顯。在全國各地,不少患者“瞄著這個日子”到醫院進行治療,享受改革釋放的“民生紅利”。今年以來,從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正式執行,居民醫保籌資標準明確;到基本養老金水平持續上調,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穩妥推進;再到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逐漸完善,一項項彰顯溫度的民生實事,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勾勒出一幅高品質生活的民生畫卷。
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今年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別增長7.9%、8.5%,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26萬個、惠及居民742萬戶,城鎮新增就業678萬人、同比增加24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名義增長5.4%和7.8%。一組組數據,見證著群眾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為經濟發展創造出更多有效需求。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二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2%,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就業基本盤總體改善,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同時要看到,就業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青年人的“求職難”和部分行業“招工難”并存,穩就業仍需通盤考慮、持續加力。推行“直補快辦”模式,加大對吸納能力強的行業企業支持力度,強化對困難畢業生和長期失業青年的結對幫扶,深化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建設好“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在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的基礎上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強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務舉措、發力權益保障,才能實現人們對“更穩定的工作”的期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民生事項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面面,既要抓住重點、精準施策,也要統籌兼顧,久久為功;既要立足當下、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也要著眼長遠、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加強“一老一小”服務供給,縮小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保障迎峰度夏能源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把樁樁件件民生實事辦實辦好,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我們才能更好推動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國家政策好,不愁沒錢掙。”河南省桐柏縣脫貧戶李修欽,在專業合作社帶動下,承包荒山種植茶葉,去年收入4萬多元。“這份職業讓我的生活有保障,也給了我夢想和責任。”安徽省太湖縣扎根山區小學5年多的老師徐學平心里很踏實,他和在縣城任教的妻子每月工資合計1萬多元。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改革發展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良性循環、相得益彰,我們就一定能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不斷交出人民群眾滿意的發展新答卷。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