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眼下正是葡萄采收季,也是葡萄管理關鍵期。江蘇(句容)現代農業(葡萄)科技綜合示范基地主任方應明在大屏上輕點幾下,大棚內滴灌系統開始運行,地面滴灌帶慢慢滴水,一小時內葡萄根盤下面40厘米的土壤全部打濕,實現葡萄精準“喂養”。
“我父親那一輩,只能依靠人工,一棵一棵施肥,兩人一天干一畝。現在一臺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一小時能施十幾畝地。”方應明說。為了減少病蟲害、提高果品質量,丁莊葡萄大多采用避雨栽培。但大棚里的水肥管理,既麻煩又難以把握。結合傳感器、物聯網等技術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為葡萄種植戶提供了智能解決方案。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品種的需求,通過主機參數設置科學控制,大幅提高水肥利用率,培育出更優質的果實。
智能化不僅體現在生產環節,銷售環節也充滿“智慧”。新建的丁莊葡萄分揀線“科技范兒”十足,自動對葡萄進行批量稱重,給每個包裝盒進行溯源貼標和計數,精準對接市場需求。目前,丁莊葡萄穩定供貨盒馬鮮生、百果園、開市客等大型商場超市,每日供貨量達數十萬公斤。
“以前,丁莊的葡萄種植戶各自為戰,現在合作聯社將大家團結在一起,并指成拳,共同打造丁莊葡萄品牌。”丁莊村黨委書記方靜告訴記者,社員管理系統借助大數據分析,隨時掌握1927戶社員的生產、銷售狀態,方便合作聯社統一品種育苗、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技術培訓,為丁莊葡萄實現統一品質質量、統一品牌銷售提供有力支撐,這為丁莊葡萄2021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科技加持,葡萄成為丁莊村民的“金果子”,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運用互聯網技術經營葡萄產業。“巨峰開始上色啦!是不是很好看?”“新農人”莫玉梅的抖音和微信朋友圈時時更新葡萄生長周期,吸引眾多顧客的眼光,個別品種葡萄還未完全成熟就已經收到幾十筆預訂單。電商銷售的火熱也吸引眾多快遞公司在聯社設置站點,“產銷直連”,丁莊葡萄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拓展新的消費群體。
從1989年種植2畝到如今全鎮種植2萬畝,丁莊葡萄依托農業技術現代化和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壯大,獲得“國家地理標志”金字招牌,2022年丁莊村人均年收入達50500元,村民走上共同致富路。丁莊葡萄發展如何尋求更大突破?茅山鎮黨委書記郭露說,今年鎮黨委牽頭組建了丁莊葡萄產業研究院,重點針對葡萄新品種實驗研發、新技術示范推廣,持續深化農科教、產學研合作,實現葡萄種植的精準化、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讓科技為丁莊葡萄插上產業振興的“翅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加速奔跑。(劉亞 李凌 慶海 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