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付海東 記者 李楠)電力技術如何助力能源領域實現“雙碳”目標?前不久,南京工業大學電氣工程與控制科學學院的鄉村振興促進團,在南京多地開展了以“電網賦能未來——基于‘雙碳’目標下的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多維度探索了農村用電規模與新能源電力發展現狀,賦能美麗中國建設。
“供電所作為我國供電系統中的基層單位,是保障人民群眾與新時代農村電力發展同頻共振的紐帶。”在連續走訪南京市浦口區珠江供電所、國網南京三新供電服務有限公司等電力單位后,實踐團成員陳旭說:“農村電力智能化程度遠超課堂中的想象,數字化與信息化已貫穿工作的全過程。”
在實踐過程中,他們試著操作供電所的數字化工作臺、應用移動作業及智能裝備,就碳排放監測、新型電力系統等話題,與電力行業的前輩展開研討,進一步明晰了專業所學知識在更好實現鄉鎮供電所業務智慧經營、現場高效作業、服務精準觸達、資產管理精益等方面的價值與作用。
“利用搖控、搖調、搖信、搖測,實現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利用遠程控制系統實現快速、靈敏、準確、可靠的繼電保護控制功能。”在國網江北新區供電公司電力調度中心調度員的介紹下,團隊成員李思濤認真學習記錄電網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知識,大家還根據操作手冊模擬體驗調度中心接線員的角色。
團隊成員趙雨舟在參觀中,深刻認識到電網調度直接關系到電網的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作為電力調度部門的工作人員,除了要對轄區的電網結構、設備狀況及編號做到胸有成竹外,還要掌握相關的調度專業技能才能勝任。”
實驗團成員還在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電力體驗館,通過全媒體、全感知、全息化的沉浸式和互動式體驗,領略蘇電文化。360度球幕模擬鐵塔工人真實的高空視角,讓大家感受了南京大勝關、無錫江陰、南京三江口、1000千伏淮河大跨越、蘇通GIL綜合管廊的江河大跨越的驚險和壯美。
“從開山島智能電網搭建到布網浩瀚星河的夢想,這太讓人震撼了。”陳旭感慨地說,要立志探索未知,獻身科技自立自強,讓所學專業在鄉村振興的藍圖下展現蓬勃的生機。
“希望同學們認真鉆研科學技術,關注電力發展時代所需,努力踐行‘雙碳’目標。”南工大電控學院黨委副書記于志杰表示,“行中學、學中行”的沉浸式實踐項目,更能激發學生們努力學習攻克科技難關的斗志,引導他們用專業知識為基層排憂解難,擔負起作為新時代電力接班人的青春使命。
(通訊員供圖 校對 李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