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學今年高一,暑假時他突然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右側胸悶,也不咳嗽,也不胸痛,原以為是期末復習累著了,可半個月過去了,癥狀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于是他來到了南京市第二醫院就診。原來,小伙子半年長高13厘米,突發氣胸。
南京市第二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劉宏,通過問診及“視觸叩聽”的體格檢查,懷疑劉同學是氣胸。胸部CT檢查證實了判斷:右側氣胸,肺組織壓縮60%~70%。鑒于劉同學年紀較小,又正值高中這個學習壓力較大的時期,劉宏建先進行保守治療,為劉同學進行了胸腔閉式引流術,術后水封瓶中可見氣泡隨呼吸逸出,劉同學覺得胸悶好轉了許多。
術后4天,復查胸片提示肺復張欠佳,考慮肺大皰破裂持續漏氣,劉宏建議他還是手術治療比較穩妥。
劉同學和家長決定聽從劉宏的建議,進行手術。隨后患者在全麻胸腔鏡下行肺大皰切除術,術后第二天咳嗽時即無漏氣,復查胸片提示肺復張良好,手術效果達到了預期。劉同學很快就出院了,他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生活中。
劉同學為什么會得氣胸呢?劉宏介紹,我們的胸膜腔在正常情況下是一個密閉的潛在腔隙,不存在氣體,為肺的擴張提供了一個負壓的環境。當由于各種原因胸膜腔的密閉性被破壞,氣體進入胸膜腔,即造成了氣胸,胸膜腔的負壓消失,肺就像被戳破的氣球,體積急劇縮小,就會造成胸悶的感覺,如果是更為嚴重的張力性氣胸,甚至會危及生命。劉同學半年內身高從150厘米突飛猛進到了163厘米,體重卻維持在了43公斤,屬于明顯的“豆芽菜”體型,因患者生長速度大于胸圍生長速度,致胸腔負壓較正常人大,日積月累就容易形成肺大皰,當受到外力誘因時或正常情況下,肺大皰破裂即形成氣胸,是氣胸的好發人群。
劉宏介紹,氣胸的治療一般分為兩種,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劉同學一開始臥床休息加吸氧和隨后進行的胸腔閉式引流術就屬于保守治療,原理是將胸膜腔的積氣排出并維持胸膜腔的負壓,促進肺組織的擴張,緩解癥狀。而引起氣胸的病因:肺大皰破裂,如不能自行閉合,即需要手術治療。劉宏為劉同學進行的是胸腔鏡下切除肺大皰,屬于微創手術,手術創傷小,術后第一天即能下地活動,恢復快,對患者生活影響小。
通訊員 朱諾 現代快報+記者 任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