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共富爭先·微故事⑧】“山海協作”激活高原“多巴胺”


云天高湖,蒼穹碧野。“這是我們海南州新的網紅打卡點。”站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龍羊峽水庫旁,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常州工作組組長,共和縣委副書記、副縣長趙亮指著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村自豪地說。青海是江蘇唯一承擔對口支援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東西部協作雙重任務的省份。江蘇對口支援海南藏族自治州已有13年。今年也是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這些年來,一批批江蘇援青干部走上高原,一個個凝聚援助心血的項目落地。位于共和縣鐵蓋鄉的恰恰灣項目,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圖片


高原大美風景變成富民產業

村莊生態旅游從0到日入3萬

從西寧市出發,經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日月山,一路向西南而行約160公里,便來到了龍羊峽水庫。

大壩鎖黃河,高峽出平湖。站在海拔近3000米的恰恰灣,面朝383平方公里的廣闊龍羊湖,放眼望去,黃河水清澈湛藍,陽光下泛著令人心動的粼粼波光。


圖片


站在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村,可以看到龍羊峽水庫大美風光

走進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村,湖泊、沙灘、綠地的原生態自然之美鋪出底色,長達480米也是青海最長的彩虹滑道、炫酷刺激的荒漠飆車等現代化游樂設施勾勒紋理,繪就了一幅色彩鮮艷的“多巴胺”畫卷(“多巴胺”是大腦中的神經遞質,現在也用于指代通過高飽和度、鮮艷的色彩來調動快樂因子和創造力)。


圖片


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村內長達480米的彩虹滑道

星空小屋、罐罐茶館、天梯、沙灘摩托、軌道滑草也都是游客們愛去的打卡點。“所謂‘罐罐’,即用水泥管道制作的建筑,我們把樹木枝干廢物利用做了桌子,很受游客歡迎。”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村總經理馬樂婷介紹。記者采訪時,游客張錄善正好帶著一家人來旅游。他說,“我們是從青海海東市互助縣來的。現在這里打造得真好,小孩子玩得可開心了。”

“位于龍羊峽水庫西北側的恰恰灣,以前風景美則美矣,卻無法為附近的居民帶來經濟效益。如何把大美風景變成富民產業?”共和縣鐵蓋鄉黨委書記趙曉剛介紹,結合青海“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四地”發展藍圖,共和縣把目光聚焦在了“生態旅游”上。

得天獨厚的高原生態優勢,與來自江蘇的資金資源和旅游運營經驗碰撞出“靈感”。總投資5800萬元的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景區,是常州市東西部協作單體投資金額最大的項目。趙曉剛表示,有了資金投入,再加上借鑒江蘇溧陽天目湖的設計理念,恰恰灣整合湖、草、沙、光、冰、雪等特有旅游資源,打造成全縣首個“全域全季旅游”項目,如今已成為共和縣一張靚麗的文旅名片。

今年1月26日,恰恰灣舉辦“冰雪節”活動,開啟了50天的試運營,平均每天營業額達到3.8萬元。7月26日,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村正式開業,當天就迎來了兩千名游客,開業后每天營業額3萬元左右。

“95后”爭相回流就業創業

鐵蓋鄉恰恰灣產生“虹吸效應”

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村所在的鐵蓋鄉,原先各村村民收入結構單一,主要靠種植業及畜牧業為生,家中青壯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恰恰灣建成后帶來了旅游業服務業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多的人回到家鄉,收入和生活都發生了變化。

“95后”馬彪是度假村的安全員。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恰恰灣的荒漠飆車營地為游客講解安全駕駛知識。27歲的他臉龐上滿是靦腆的笑意。“我是鐵蓋鄉人,今年1月份來到度假村工作。這里離我家三四公里,騎電動車十分鐘就到了。我一個月能賺三千多元,工資比以前高得多,這個收入在我們當地很不錯了。”馬彪說。

“工作穩定離家也近,一個月有三四千元收入。”24歲的龔芬芳興奮地說。龔芬芳是共和縣人,畢業于江蘇的常熟理工學院,現在已在度假村入職一兩個月。她說道,“現在工作順心,每天狀態都很好。我會好好珍惜這個機會,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越來越好。”

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村經理武修陽介紹,“目前恰恰灣園區帶動了共和縣50多人就業,其中鐵蓋鄉的本地員工有30人。員工每月平均工資四千元左右。50名員工里,有10人是大學生,其中鐵蓋鄉本地回鄉就業的大學生有6人。”

距離恰恰灣一公里左右的鐵蓋鄉托勒臺村,有一座“等風來”酒店帳篷營地。負責人張斌同樣是一名“95后”。十年前,他從鐵蓋鄉赴南京財經大學學習。去年,他帶著知識和經驗回鄉創業。“開業以來累計有了十幾萬的營業額,相信以后的生意會越來越好。”張斌自信地說。

在鐵蓋鄉,像張斌一樣的創業者還有很多。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村作為鐵蓋鄉3個村的村集體經濟項目,每年為周邊村莊提供分紅,還帶動村民發展民宿、餐飲等旅游服務業態。目前,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村景區已帶動周邊發展農家樂5處,未來還計劃利用農戶現有住房改建農家樂40余家。

清潔能源轉變為產業優勢

“光伏羊”生態養殖出圈

不僅僅是恰恰灣,在東西部協作的機遇之下,共和縣、海南州的優質自然資源都迎來了新機遇。

共和縣北臨青海湖,南接龍羊湖。歷史上的“絲綢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都路過共和縣。唐代詩人李賀以“天含青海道,城頭月千里”的名句,寫盡這里風光的遼闊悠遠。

共和縣還盛產牛羊,畜產品產量占青海省的近一成。另外,國內市場3條三文魚中,就有2條來自共和縣。它們生長在雪域高原,肉質緊實、營養豐富。

高原豐富的光照資源也逐漸轉變為產業優勢。在共和縣塔拉灘,超過700萬塊深藍色光伏板在綠色草甸上展開,宛如一片“光伏海”。這里有榮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最大裝機容量水光互補發電站——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還有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青海海南州光伏產業園區。


圖片


深藍色光伏板在綠色草甸上展開,宛如一片“光伏海”

當地還創新出了“板上發電、板下牧羊”的“光伏羊”生態養殖模式。為了讓高原的優質“光伏羊”快速“變現”,趙亮想到了江蘇消費大市場。“如今,共和縣在常州開設了農特產品展示館和專賣店,青海農特產品常州銷售點已達到16家。”此外,通過東部下單、西部發貨的網銷模式以及消費幫扶,青海優質農特產品也源源不斷輸入江蘇、走向全國。

蘇青攜手共書山海情13年

去年以來共建產業園區11個

2010年,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江蘇省對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2017年4月,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成立。和對口支援不同,蘇青協作更側重于發揮兩省優勢,實現協同發展。

共和縣副縣長吳斑向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介紹,今年共和縣實施東西部協作項目13項,借助東西部協作資金3500萬元。趙亮表示,共和縣還將持續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拓展傳統牛羊肉加工產業鏈。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運用“鄉村振興活畜貸”“鄉村振興富民貸”為合作社和家庭牧場投放貸款,解決特色產業發展融資難問題。

“我們始終把加強產業合作作為援青工作的重點。”江蘇省對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領隊王凱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去年以來,青海已新引進企業24家,共建產業園區11個,天合光能、阿特斯等重點企業新到位資金超過50億元。此外,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也是蘇青產業合作的重點項目。這些重點企業都為青海產業“四地”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未來,將繼續組織好江蘇名企進青海活動,進一步提升數據援青和產業合作成效。”

【記者手記】

蘇青共赴“綠色”未來

青海是“中華水塔”,生態環境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豐富的光照資源,也為光伏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從揚子江畔來到三江源頭,記者實地感受到青海聚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變化新氣象。

志同者不以萬里為遙,相知者不以山海為遠。

如果說恰恰灣是生態旅游的名片,那么“光伏羊”則讓人感受到清潔能源產業與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的魅力。中復神鷹、天合光能……這些蘇青產業合作重點項目的到來,為蘇青探索綠色低碳轉型開辟了新空間,更讓人對兩省珠聯璧合共赴“綠色”未來的前景充滿期待。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